1
确实,在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们光是搬砖就足够耗尽一天的气力了。但这并不是不提高的理由,总不能“因为怕苦一阵子而苦了一辈子”啊。而在此之前我的一个朋友也和我说「你丫不能总写鸡汤吧,喝多了会死的!」,我想想也是。于是我想吐槽“直男癌”,想吐槽歧视“同志群体”的人,但这远远没有给大家写一篇干货来得有吸引力。2016年以来我真的是很忙,以至于断更了好久,还在关注我的朋友是真爱,我只有写多点干货或者学习方法来回报大家对我的支持了。
北上广深 or 北上深广,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班的单程时间都差不多是一个小时,城市大,要是在我家,这时间都够我去邻市了。这段这么长的时间,早上大多数人用来补眠,毕竟起早贪黑就为了那份工资,确实不容易。虽然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离我的公司只有四个地铁站,但我在早上等红灯过马路的时候会把公众号或者其他阅读类APP的内容给大略筛一遍,选一到两篇文章待会儿坐地铁的时候可以看。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碎片化时间的规划利用。
2
理论上我们如果傍晚6点下班,那么我们到睡前(按午夜12点算)的这段时间,我们有6个小时,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时间段,因为只是理论上,有时候加个班,吃个饭,健个身,约个跑(看成“炮”的麻烦自动赞赏我0.01元),回家就要9点多10点了,你还要洗澡,那就11点了。别以为自己下了班有很多时间,这根本就是扯。周末也没有很多时间,周末你要睡懒觉,要和朋友见面……假期更加没时间,你要旅行要陪家人要宅家里煲剧……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是理论上空余的时间。
在大城市中搬砖的上班族们别因为下班了累就耽误了自己,现在没成家,没孩子,还是有很多时间能挤,压力也还不至于大到让你只能拼命工作。刚进入职场到三十岁的这几年,还是很关键的,关键不仅仅说的是职场上的工作能力、情商、为人处事方面的提升。最主要是这几年是自我增值的一个关键时期期,因为只有当你步入职场你才知道你自己最适合的方向是哪一个,如果还不知道那也不要紧,你最起码知道你最感兴趣的方向吧?有了方向,才有谈提升的必要。别人可能会和你算,算你一天大概有多长的时间可以用起来,一年可以有多少多少个小时之类,但我不和你这么算。因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好比我通常是早上6:45起床,7:30出门,如果我想拍上班路上的人或者物,我就7:20出门。这段时间里我在洗漱之后会刷刷手机,选一下待会坐地铁时候要看的文章,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是十分好用的一个东西,我看中了什么我就往里面放,只要是能分享给“微信好友”的APP,就都可以这么做,我先归类放进去,待会一上地铁坐好我就打开看,省去重新回头去找文章的时间。所以工具是挺重要的,这里推荐一个应用,叫做奇妙清单(Wunderlist),这个APP十分实用,有PC端也有手机端,随时记录随地同步,十分好用。通常我是把我当天要做的事情先记录进去,然后一个个做一个个划掉,当然我们计划的东西都是我们当天必须完成而且已知的情况,如果要预留时间的话,请多预留个15分钟。因为每一天当中我们都说不清会有多少突发的、预料不到的、一时间遗忘了但忽然想起的事情要做,所以要预留多点时间,用来缓冲计划和计划之间的时间。
3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碎片化集中时间。以我自己来举例,一般来说我的碎片化时间会比较集中在晨起到出门的时间,下班吃饭后到下午上班前午间,晚上洗澡后到睡觉前。我会稍微早起一点,原因是公司的迟到费有点贵,给不起,也想着因为要早起早点出门,那就干脆早起多点时间呗,保不准还可以多看几篇文章。找到自己的碎片化集中时间之后,就要开始规划了。一般来说找要找自己相对固定的碎片化时间,而不是时有时无的不固定碎片化时间,好比你不是一个乐意早起的人,那就尽量避免玩儿自己,有时候早上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有时候只有五分钟,那就算了,别归进此列。
第二步:规划自己的碎片化集中时间。其实人最难的是找准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方向也就明确了,到时再去谈具体实施方法也就明朗些了。一个人会迷茫多半是因为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候还是得静下来,给自己一个机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总是说努力是没用的,没有方向的努力就是白费力,还不如多看几部电视剧。然后就是参照你自己的目标,去规划你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建议是设定年度目标,然后反推半年目标,再反推到月度目标。我比较不建议把目标具体到每一天,因为这样会很有压力,而且因为一天中的不确定性有点大,所以比较难说能不能按时完成。我早上的碎片化如何利用我已经说了,午间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看教程或者是网络课程,因为我不用午睡,所以我感觉我比别人的时间要多些。晚上睡前我通常会选择画画或者阅读。
第二步之二:懒人版规划碎片化时间。我似乎预见会有小伙伴觉得 第二步 有点懵,那你就把你想做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按照需要的时间长短安排进你的碎片时间吧。好比 看一部电影、陪家人看电视、参加线上/线下培训、阅读一本书……毕竟目标和方向这东西好比爱情,是不能将就的,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但时间真不等于金钱。你见过有人去银行存钱可你见过有谁能如何存时间么?时间这东西过了就过了,你毫无规划地玩儿手机度过,你还不如规划一些事情相对充实点过。
第三步:归类后分清主次。做事和作图是一样的,作图要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要有层次感。做事也是一样,一般来说我觉得可以这样分,当然你们的分类方法应该会比我更科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是。我是分成三大类:
1.特定时间的特定事情:比如周二晚8点开始的网络课程。这个时间段你必须做这件事情,所以是必须提前规划好的。
2.希望培养成为习惯的事情:比如夜跑、力量训练、HIIT 、阅读。这些事情是属于“见效慢,周期长”的事情,要持续坚持才能见到效果,这个时间可以比较灵活安排,通常身体锻炼都是间隔一天进行,阅读正常来说,每天都可以抽出时间来吧?写到这里我看了看一个月没有打开的某跑步类APP,叹了口气。
3.随时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背单词、比如把想看的文章先“暂存”起来。这些事情本身比较零散且随意,不受时间长短和地点限制,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做,所以要利用起来,不要再刷网页了不要再发呆了。
第四步:狠一点对自己,提高执行力。假设你对事情的分类是和我一样分成那个三类的话,那么1类理论上是不要去改动的,而且一旦改动你过后还是得补上,那样会让挤兑你其他的碎片化时间,有可能影响到你的月度计划。2类不要同时有多个,尽量控制在一个,一个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的,何况是两个。专注好眼前的东西就行。一个一个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虽然我知道也许你想减肥。3类就比较随意了,目的在于不要让自己有太多虚度时间的感觉,同时长期积累又能有所提高,3类的事情我觉得主要目的在于缓冲,毕竟最主要的还是1类和2类。3类如果实在太累不想做,那就不做,毕竟工作太忙有时候实在是太累,这是理由但不能成为借口。因为如果一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都规定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跟着时间走,那和楼下小卖部那个3块5的上发条小汽车有啥区别啊?所以不要把时间给定太死了,目标也别定太多,可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慢慢来。
第五步:现在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