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记住过很多的名言警句,日子匆匆而过,这些貌似有力量的语句已经不再记得,甚至早已怀疑这名言警句背后的真相是否如是所闻,固然如此,记住的太多,可能就是干扰越多,也可能是想的越多,做的越少,至少人的精力多么的有限,而现实又时刻要求随时战斗,战之能胜,以对抗生命的荒芜、时间的虚度,甚至是人生的怀疑。芸芸众生,个体不过是尘埃,而这尘埃对于自己,又仿佛是整个世界,怎么可能怠慢,怎么可能唾弃。
曾经朋友和我说,如果有烦恼,不足与外人道的时候,就收起自己的玻璃心,用文字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境,如果写完之后,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路径,就先放一放。人在人群之中是找不到自己,只有回归内心的时候,才最真实,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朋友还说,一定记得文字的力量,言之有物的表述固然值得肯定,但灵光乍现时的思绪更值得去记录。这是不是顿悟,我不是很肯定,只是在灵光乍现少之又少,言之有物也同样少之又少,所有的表达,可能就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选择,然后再选择,选择人与人,选择人与物,选择人与心。
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懊恼的事,气愤的事,无奈的事等等,本来就是生活的本相,摆脱之道在于出世,但这凡尘景象,滚滚红尘,于我似乎更觉得眷恋,所以必须承受上述的一切,那样似乎也是一种力量。后来想想,那些值得被记住的事,往往是在困境中如何挣扎,窘境中如何摆脱,逆境中如何逆袭的经历,说得更直白点,这就是苦难吧,其中的苦与难在彼时彼刻是万仞高山,不可攀爬,或高山仰止,或一览众山小,是自力更生还是顺势而为,似乎只在于手段,而目的只有一个,山在那里等你。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这是乐观的吧,既然困难如荆棘一般存在,那让辛苦奋斗披荆斩棘成为家常便饭,如流淌在身体里的血一样,不能替代。似乎只有司空见惯了,才可能有真真切切的可靠路径可供寻找。越是害怕什么,可能就会遇到什么,这是什么心理学的原理,我也不记得了,恐惧是一切开始的敌人,所以越早地经历别人没有的经历,承受别人未曾承受过的苦难,流过别人没有流过的眼泪,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人人都是烟火,但可以颜色不一。满目所见的颓废,实际都是假象,背后都在比学赶超,何曾来的原地踏步。
关注内心,不必驱赶那些杂念,有时甚至需要记录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会有这样的想法,偶尔追根到底,追本溯源,也是对现实的交代。更多的还是去关注心里的那座敬亭山,是孤寂使它有了价值,是相看两不厌让你越发离不开它,兴许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我总想,不管遇到什么,都是报偿,更像是那句古话,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我其实早已忘记了如果引用名言警句,可以使得文字增色,但是本来就来自泥土,就不必如此浪费神情了。所以,想来,生活不过是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盐水里滚滚,这之后仍然相看两不厌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