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酒馆,三位前厅员工,三位后厨员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到光靠一两个人没法全部忙活过来,小到还雇不起一个全职的店掌柜。不大不小的最大特点就是制度的若有似无。
比如对于店内卫生,规定了每天都要打扫,包括地面、桌面、柜台,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必要去每天检查所有的地方,发现问题就立刻处罚或者奖励。
久而久之,大家的卫生制度意识就开始下降了。甚至出现很多不违反规定的明显错误。比如排气扇的表面、厨房的门帘,这些一般的制服规范不到的地方,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用制度去规范。
这时候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
1、直接表达愤怒,让员工做
看到这样的问题,直接张口就责怪员工。例如:为什么这么明显卫生问题都看不见?你们是怎么搞卫生的?马上给我弄干净!
优势:员工可能会因为领导的愤怒去执行,把事情快速处理完。
劣势:遇到比较有主见的员工很可能就会挑战领导的无端指责。
2、自己主动处理,身先士卒
看到制度和员工的自觉都没有覆盖的忙点,主动站出来把死角的卫生问题处理掉。可以邀请员工做自己的助手,一起搞卫生,以身作则。
优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并且可以给员工做大一个示范。
劣势:一段时间后问题可能继续出现,处理问题的可能还是自己。
3、加入制度套餐,一劳永逸
把这些未覆盖的卫生死角编制成制度条款加入到制度列表中,完善原有制度。
优势:简单易操作,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制度的死角越来越少。
劣势:制度越多,执行的人力开销也越大,如果定的制度无法保证完整的执行,那制度的可信度就会失效,甚至不如没有制度。
但是很快就会发现,无论用上述的哪一种方法,似乎都不完美。
这是为什么呢?
制度越完善,管理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监督制度的执行。当制度的完善到一定程度,甚至需要独立的人员进行制度的监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店,小企业的老板,总是松散制的管理,因为定了太多制度,只会给自己找麻烦,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执行制度。
制度越松散,管理着花费的精力越少,但是最执行者的要求越高。如果制度执行者只会按照制度办事,那大量制度没有覆盖到的空白区域,都会被忽略执行。这时管理者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弥补这些漏洞,并且常常是出现问题时的被动弥补。
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使用分类—匹配的原则。先给制度分类,然后匹配相应的原则。
高频制度:比如地面、桌面的卫生,需要每天、甚至每个时刻都关注。这些制度务必存在,并且不能偷懒,时刻监督。
低频制度:比如上述餐厅中排气扇的表面、厨房的门帘。这些平时不容易关注的方面,就定期进行监督执行。比如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主动制度:例如:卫生制度、库存制度。需要通过日、周、月的定期主动检查来发现问题,完善问题。
被动制度:例如:财务制度、价值观等,当员工出现拾金不昧、出现损坏私藏等行为时,有相应的制度会被触发。而不是发现了问题,但是缺乏制度,导致无法有理有据的奖惩员工。
这四种的分类制度,都有一个前提,就要严格的执行!
一但确定了相应制度的执行频率和方式,就是严格的按照规划进行。比如每天要做的检查,时做时不做,就容易纪律散漫;比如有人拾金不昧,但是却不给及时奖励,拖延了好多天,就容易失去奖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