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我对“每个人的福祉都是一个常数”这个观点的看法。
以前一直都觉得,既然现在有那么多先进便利的技术和高明精妙的思想,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做成更多事情才对。看了您本周的第一封信,联系之前讲过的“极限”和“边界”的概念,我想明白一件事:不管技术如何先进,思想如何高明,我们生而为人,就受制于“人”的极限。具体而言,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能用时间和精力换来的金钱、名誉和地位等,就也有其极限。
这个极限,如果能被量化为数值,那么这个数值就受制于各种因素,例如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机遇等。要达到这个极限,人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错,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生活中才总有不够好的地方,总有看得见却得不到的好处。
所谓“承认自己是个笨人”,就是承认自己有一个可以无限接近,但总也到不了的极限。承认了,就不会事事充能逞强,想要占尽所有的好处,而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不承认,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福祉都是无限的,那么做事自然总想多拿多占。
知道自己有极限,不耍小聪明,在生活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一,做事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
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避免“多线程工作”。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看似是高效的工作方式,但其实切换工作本身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工作对细致和专注度的要求很高,“多线程工作”还容易导致结果出错。
第二,做事情要学会达到目的见好就收。
在买东西上,见好就收表现为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为免费和折扣所吸引。所谓的“免费”和“打折”,往往是商家为了让消费者花更多钱而使用的策略。以我自己为例,在商家打折时买东西很少有真正剩下多少钱的,倒是会因为觉得“省钱”而多买不少原本并不打算买的东西,到头来反倒是花了不少钱。其实,身边的东西够用就好,等到出现短缺时再去买,不应该把“免费”和“打折”作为购物的理由。虽然错过了很多免费和打折的机会,但因为是按需采购,购物的目的明确,不会去买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到头来反倒能够省钱。再者,比起在这些物件上花心思省下一笔笔小钱,倒不如多打磨一下自己的工作和能力,赚更多的钱。赚到手里的钱不过是存量,赚钱的能力相当于获取增量的能力。比起存量,更能决定一个人财富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是增量。
在与人合作上,只要实现了自己与对方合作的目的,拿到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回报,其他的自己能不拿就不拿。万万不可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总想着多占人便宜,那种做法看似聪明,实际上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第三,凡事留下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不要搞“突击”。
举个例子,很多人会为了考一门证书,花上半年、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去“突击”学习,当然最后也考过了。“突击”在很多情况下也能让我么取得好结果,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弊大于利的。“突击”会让我们不能预留时间和精力应对突发情况,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导致事情做不成。此外,习惯”突击“做事,会让自己产生“不管什么事情,我只要突击就一定能搞完甚至取得好成绩”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的人是很难沉淀和积累的。人有充足的时间精雕细琢一件事,才会为了一件事去钻研,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或者意外学会其他知识和技能。这时,人会获得原本“意想不到”的、目的之外的东西,而恰恰是这些东西,为人生提供了更精彩的可能性。
最后,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要用学生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但是如果自己之外的人表现出“我比你聪明”的想法,人们多半会和这个人保持距离,不会和他深交。人心里在想什么,行动上就一定会有所表现。很多时候自视甚高的人自认为表现出了谦虚的样子,但是周围的人却已经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的自大,并且默默地开始疏远他了;而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心底里觉得身边所有的人都有长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大家反倒很少提防这个人,因为有他在自己身边,多少会显得自己很聪明,让他留在身边,时不时帮助这样的人,是符合人的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