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四十,面对很多自己有兴趣的事,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虑:“现在干这件事对自己来说太晚了吧,如果自己年轻10年就一定可以干。”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热爱一件事想去做,何时起步都不晚,只要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学习是他们的习惯。即使现在退休了,但如果让他们做一些没有什么成长的事,比如打麻将呀什么的,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但如果是能让自己有成长有进步的,再难他们也会乐此不疲。
Ipad是4-5年前买给他们的,本意就是让他们可以用来拍照、和我们用微信交流。那时候他们都已70多岁了,之前也很少用电脑,学习起来很吃力,打字、账号密码、登陆、拷贝......等等我们觉得很简单,习以为常的动作,在他们眼里,都是很难理解的新概念。记忆也不如年轻人,今天刚记住,第二天就又忘记了不会了。学习ipad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吃苦的事。
但父亲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会用一个日记本把我们所讲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用本子记下来,忘了后就去查查看。同时他们俩还特别爱琢磨,几年下来,微信已经成为他们与我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很多功能都已掌握,而且用邮件、用QQ,看今日头条,会查公交线路、订车票,还特别喜欢制作家庭小视频,将一家人的欢乐时光汇聚在短短的几分钟。相比他们的同龄同事,很多人甚至微信都还没有用上。
这次春节在家,教父亲用印象笔记。父亲平时特别爱记录,光平时的健康检查和饮食记录,就有厚厚的几大本子。但手写的日记查找资料起来实在太烦琐,我这里新学了印象笔记,忍不住要分享给他们,结果老爷子一看就喜欢上了,这就是他要找的工具。
教老爷子学用印象笔记,是需要些耐心和技巧的。虽然印象笔记已经设计的很简易,但让一个老人家掌握,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的培训进程如下:
第一天:习惯印象笔记的界面,各个按钮都点一遍,看看哪些乱点出来的界面是他们解决不了的,大致感受一下印象笔记拥有的功能,然后能够生成一篇日记就ok。
第二天:了解笔记本的作用,帮他做好归类,掌握建笔记本和排序的技巧。掌握写日记标题的写法,尝试写含文字、图片的日记,知道怎么修改标题、文字,归类笔记本。
第三天:持续写几篇日记,按归类去写,比如早起写“晨间日记”,有深入研究写“心得感悟”,网上找到资料分享到印象笔记,再归类,建立习惯。
第四天:持续写几篇日记,巩固印象,检讨标题、归类是否合适,持续改善。学习去其他地方拷贝资料到印象笔记。
第五天:持续写日记,学习一下“简书”中关于写作的指导,对标题、内容、配图进行检视和提高。
第六天:学习印象笔记的分享功能。把好的日记内容通过共享功能分享给我。精华日记尝试复制发布到“简书”上去。
第七天:讨论坚持写日记的意义,以及检视、提升的方法。
完整的一篇日记,有文字、语音、图片
老爷子很好学,但有时候也会说:“都这么大年纪了,学这个还有啥意义呢?我学一个月都不会,小朋友一天就会了”。
我说:“您可能比不过年轻人,也许不会成为高手,但只要学了、行动了,就已经比50%以上的同龄人强了,如果还能坚持,就比身边80%的人强了。学习的意义也还不在于比谁强,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不会因这些限制不能做自己喜欢事情而留下遗憾。”
热爱永远也不晚,只要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
周星驰拍《大话西游》是1994年,那时他31岁,他对紫霞仙子说:爱你一万年。
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问世,那一年他51岁,19年间,从青发变银丝,他错过了他的一生所爱,主题曲也从“爱你一万年”变成“只争朝夕”。
柴静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还不结婚,他反问,你看我还有机会吗?假如我还可以再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去干一些我喜欢干的事情。因为我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都还没有好好去做过。
他说:“一万年确实太久了,所以就别等那么久了,有什么事情就马上做。”
PS:给老爷子印象笔记交了148元钱,直接升级1年的高级版本。哈哈,让老爷子心疼了,从来还没为app花过钱。这样以后就会认真用了,不然对不起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