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流行语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但我却以为在资源匮乏的境地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比如面对随手可得的上万种包括但不限于《王者荣耀》等的电子游戏时,很多人想不到一个铁环也能成为曾经风靡的玩具。
正是资源的丰沛和选择的众多妨碍了人们的想象力。
就拿房子这件事来说,我们尽管每每吐槽北上广房价的高不可及,但是并没有在居住形式上开出多大的脑洞来。
即算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很多人还是能够回到故乡购房定居,或者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周边的小城市居住。
而在全球房价的重灾区、住房形势最严峻的香港,退无可退的香港人就向我们展现了资源匮乏是怎样加强想象力的。
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香港拥有260万套房子,人口却达到了七百万,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4平方米。
更加令人心惊的却是香港的房价,二三十平米的房屋动辄三百万朝上,贵的更是不消说了。
虽然香港已经为了住房问题设置了公屋、居屋和夹屋,通过设定一定的资产限制让这部分房屋流入低收入人群手中。
这些政策影响力也极广,惠及将近48%的人群。
但这不足以改变香港严峻的住房现况,为了生存,香港涌现出了更多的居住形式。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就是笼屋。
这种被蔑称为“棺材房”的笼屋用铁网隔成一间间小笼子,人均居住面积不足两平方米。
身量长大者甚至无法伸直身体,身居其中的逼仄和窒息感也真如躺在棺材之中。
被视为香港这座文明城市的耻辱的笼屋虽然早就被关注,但却没有迅速消亡,迄今居住在该种房子还有十万人,包括老人和外来人员。
今年播映的香港电影《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也出现了这种笼屋,只不过居住环境较好一些被戏称为“太空舱”。
即便条件差,棺材房的租金也达到了1500元左右。
当然如果稍微阔一些的话,可以考虑住租金在2000左右的阁楼。
裸露而杂乱的管道和电线,加上1.2米人都站不直的层高,让明显面积超过笼屋的阁楼看起来比笼屋还狭窄。
不像笼屋那样有公共的卫生设施,大小解要向周围店家借用卫生间,要洗澡更是要去体育馆,也是相当艰辛。
手头要是再充裕一些,就可以到集装箱里安家,十平米左右,租金3500元。
设施超乎想像得齐全,拥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冷气等电器也完备。
要说缺点的话就是离市区太远了。
再往上升级就是工厂改造房了,十来平米租金四五千。
里面陈设已经是相当不错,当成奋斗阶段的小情侣们的爱窝也算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因为房屋本身的不合法要防备房管署的省查。
人员混杂又共用澡堂,没有男友陪着女孩子根本没法安全地去洗澡。
这些场景都是香港的真实场景,来自于TVB制作的一档类纪录片综艺《有楼万事足》。
看香港人这么想尽办法寻处容身,谁又敢说贫穷或是资源缺乏限制了人的想象力呢?
但我觉得,他们想象力的极致,是能够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屋子。
这就是这档综艺的讨巧之处了,敏感地洞察了香港人的购房焦虑,并将这种焦虑公诸众人。
节目组走访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
除了不少依靠租房蜗居着的年轻人,购房成功的年轻人对待买房这件事的癫狂和病态令人咋舌。
这些奇葩当中有宣称要2000平呎(约合200平米,在香港属于豪宅)的豪宅,“有房才有(性)高潮”的“高潮姐”。
有每天只花50元,11路行遍香港,拒绝花钱娱乐,找女朋友也以省钱为第一标准的“50文哥”。
还有通过家吃家用啃老和在外花男朋友的钱,再加上每月能通过炒股赚些小钱,结果每月能存下105%工资的“105%姐”。
她甚至还明确表明,虽然男朋友有养他,但房子没男朋友的份,甚至结婚后住也得住男方的房子,自己的房子得拿来赚租金。
这样的奇葩绝非一两个,我们很容易能用“拜金”、“自虐丧失生活乐趣”以及“极度自私”来为上面这三位做结。
但是上述这些人自身完全陶醉在最后购得房子的喜悦当中,旁人看来也全是艳羡,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你非要提什么享受生活、追逐梦想、不想做房奴之类的话,可能就不得不屈居于上述那些阁楼,集装箱之中了。
不过这就是这部类纪录片综艺的高妙之处了,它充分而完整地展现了两种不同选择的人的现状,并不明白地显露出褒贬。
甚至还说了“把买房子作为梦想也没什么错,和做科学家、艺术家的梦想也都一样,没有什么高下”这样子看似为这些奇葩开脱的话。
要是仔细咂摸,却能体会出一点春秋笔法的意思来。
譬如提到设施齐全的集装箱住所,旁白响起了“香港人真的很幸福,竟然有这么便宜这么好的地方可以住”的“和谐”的声音。
而节目中用特写展示的一些所谓的置产顾问实则为炒房专家的得意洋洋的神情,看来也充满了反讽。
这就是这档节目只能称为一部类纪录片的缘故,就是太有态度。
最后我要夸赞的还是这档综艺的切入角度,即算是讲香港的住房问题,却没有俗套地从最贫困阶层入手。
而是从购房压力空前巨大的年轻人处着手。
我们直接从港剧给我们的繁荣的表象中跳脱出来,意识到香港也是一座要靠房子说话的城市了。
年轻人由于刚开始工作薪资的低下和结婚恋爱的需求,购房的需求和迫切性都是最大的,年轻人的购房困境无疑是最典型的。
而且不同于其他年龄的人群,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全年龄段中最容易被异化的。
该视角不仅展现了事态的严重性,更是表述了对香港人精神世界和香港人未来的隐忧。
对着虐待自己虐待家人的奇葩我们能爆发笑声,看到年轻人苦苦支撑蜗居不改初心又不禁泪目。
这样既不失娱乐性,又坚持着意义渴望发出声音的综艺真是良心。
反观国内的综艺,多是娱乐性压倒一切,即便近来兴起的文化类综艺虽然想着法儿要赋予综艺一点意义,也多流于访古。
打出鸡汤牌,一会感动,一会流泪的也比比皆是。
但少的就是这样暴露问题,瞄准现在的综艺节目。
我不愿意我们的综艺永远沉湎于娱乐与所谓的文化当中。
我更不希望我们国家是谈不了现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