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已经名声在外,想着一定抽时间拜读,终于利用闲暇时间读过了,小说本身并不是很长,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回过头来有些话想说,于是写篇文章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01
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以“福贵”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这种视角使作为读者的我,能清晰地感知“福贵”的心理活动,读着读着“福贵”进入到我的身体,他的所思所想开始影响我,对于年轻时“福贵”所做的事情产生些许同情,不再只是恨。
例如,年轻的“福贵”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不学无术,去妓院然后骑着女人给老丈人打招呼,开始赌博并且深陷其中,最终输掉所有的家产。
我们看“福贵”是怎么说的:
“嫖妓只是为了轻松一下,就跟水喝多了要去方便一下一样,说白了就是撒尿。赌博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是又痛快又紧张,又一股叫我说不出来的舒坦。”
我能真切地体会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这不像是上帝视角那样进行描述,而是主人公“福贵”内心的独白,这种独白能走进读者的内心,嫖妓对“福贵”来说是有规律的需要,没那么痴迷,反过来赌博真正能让他舒坦,最终输掉家产也因舒坦。
我们再看:
“你别犯愁了,我儿子会光宗耀祖的。”我娘听了这话哧哧笑,她偷偷告诉我:我爹年轻时也这么对我爷爷说过。
读到这里,对于“福贵”年轻时的行径没有那么恨了,他爹把二百多亩田败掉只剩一百多亩,他爹也是个败家子,“福贵”的所作所为和他爹是分不开的,你没法全算到“福贵”身上,通过“福贵”的口说出,我和他站在一起,深深地理解他,也产生一种同情,特别是后来他的经历。
02
小说文字简洁朴实而且深刻,那个年代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立体展现在面前,我爱这种文字。
举例子看几段: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那头牛已经从水里出来了,正在啃吃着池塘旁的青草,牛站在两棵柳树下面,牛背上的柳枝失去了垂直的姿态。出现了纷乱的弯曲,在牛的脊背上刷动,一些树叶慢吞吞地掉落下来。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女儿,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每一段描述都很朴实,我能清晰地在头脑中勾勒出那个画面,使我置身于村子里去观察“福贵”他们的生活,对于喜欢田间风貌的我自然是好不喜欢。
对于“福贵”身边人的死,我并没有看到大段大段的描写,也没有辞藻的堆砌,可是那种亲人的离别却感同身受。
03
文章节奏紧凑,没有丝毫的赘述,也是我一气呵成读完的原因,我只感觉到故事情节在发展,人物在一个一个的离去,到最后开始心疼“福贵”的遭遇。
“福贵”他爹死后进城,被抓了壮丁,然后成为俘虏回家,故事从战壕里直接转到家里,中间没有赘述内容,情节紧接着展开,视角聚焦下一个离开的人。
“凤霞”从一个人到嫁给“二喜”,中间没有穿插任何情节,只为推进她和二喜的死,而这只是为家珍的死做铺垫,“福贵”的心理状态感受的情真意切,他亲手埋葬了所有亲人,当二喜死的时候,我的心碎了,“福贵”太孤单了。
直到最后老牛陪着他,我深感“福贵”的无奈,但我不反感他,因为他离我太近了,人的一生无法预测,也许这是“福贵”的报应,不管怎样,我都在“福贵”身上看到了真。
最后推荐你去读这部小说,你会深深陷入故事之中,然后感恩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