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绚丽多彩的一部分,摆在第一位的应当是其代表的意义,就相当于人第一眼看上去,首先是它本身代表的意思或是连接成短语成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这是其关键所在。但这或许也有局限,局限便是若是本来就不识字,那第一眼看上去恰好是这字所形成的书写甚至书法所内在及外在的间架结构与笔画,也就可以刨除内容意义的影响,以最直观最原始的视觉感受去欣赏线条、色彩等带来的冲击亦或者可以说是美学体验。但这种最原始的欣赏状态究竟能否达到笔墨表达的意义内涵所在,我想可以对可以看懂我现在所写字样的朋友都是无法实现之体验,即便是真有此个例,仍然会在表达上无法有直接心连心的体悟,这涉及领域很广,也确是难以实现之事。
其实我们又何尝考虑过字本身的感受呢,无论怎么变,字还是原来的字,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是不能改变的,古往今来书法名作还不大都是以诗词文章的内容所呈现出来。试问倘若没有了内容,书法的实际欣赏价值还是如同原来一样吗,“博大精深”四字写成具有其本身意义所在的书法作品是继承了其内涵精髓,但如果即便是以同样的笔法写“狗屁不通”字样,字中所蕴含的精气神又是否会如前者一般。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去模仿别人的字获得的其实还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字。从抽象意义上来讲,每个人在写字时的心境必然不会相同,如果只是肉眼看上去形体类似就感觉是一样的话实在不必有力,终究还是有所变化,这倒也没必要上升到所谓“形同意不同”的含意。好比于同样身材的两个人,穿上同样的衣服,即使不去注重脸面,终究在气质上也是不尽相同的。不过模仿过程的实际程度也有其局限。衣服同样的概念也无法具体论证,只是借此模糊概念来逐步使得个人观点得以清晰。
但这难道只是针对于绝大多数人么?江山之大,能人甚多,有善仿者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之境地,这确实疑问很大。不过转换一想这个水平是可以近似等于但不会超过复印的程度的,所以只要证实复印的两张字是否是同一种便可,然而就其实际来言,复印确实是可以达到“一样”这个概念,也或者是因为复印的过程本身不具有个人情感。所以认为这种模仿已经可以抛开个人情感因素,已经是不属于个人所得的领域范围了。
所以这也是随了那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再多说一点,对于字本身的模糊终究是源于其局限性,无论如何如何,千万种变化,其局限性实在太大,无论是在形体上还是意义上。我很喜欢拿树来举例,因为树有生命,却不会言语。我们也经常会说:每个汉字,都有生命。这便相通了。其实拿树举例会涉及时空的概念,恰恰类似于人的心态。同一棵树,其局限性其实并没有一个字这么大,因为它就伫立在一个确切的地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它本身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其根源是一就的,外表的变化可以说是换了外衣而已。这不是恰恰可以应用到字上,字,这里指的是手写的,而非像我在这里码的这种数字化信息意义上的字。既然是由人所写,同样一个人,应该不会只有四种心态变化,而其本身潜移默化随手而就的便是其字的骨架所在,再是模仿其他也只是穿衣不同。哈!想起“一样”这个概念,同一个人还不就是这一个么,若以此而言,前面所说的倒是清晰了很多。
最近被困惑几日,便乱写一通以抒己意,此困惑暂时不再深究,因为所知甚少,应当阅历并进方言才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