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有一周左右了,
玫瑰开着飞机冲上了云霄,
四十的她依然如二十般热烈,
我仍在想,玫瑰的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注定是惊艳的,在阿勒泰干净质朴的大草原里还没走出来,又被眼前这明亮的黄玫瑰给瞬间抓住眼球。
我想没有人会从她身上移开目光,女神般的出场,让所有人心悦诚服的人设,也只有天仙能符合这个角色了。
玫瑰的惊艳,不仅来自于她的外表,她身上自带的感染力,活力、洒脱,不会被任何东西束缚,一种张扬的、热烈的、自由的、浪漫的气息散发而来,是我们普通人难以去真正做到的,我们或多或少会去在意,会有框架限制,会有自卑怯懦,而她,一整个奔放而洒脱,也正如她的第一段感情,那么的肆意而投入,来的轰轰烈烈,失去时也要大闹一场,而那正是那个阶段的玫瑰啊,敢爱敢恨,为爱而爱,从不后悔。
她又是深沉的,她有着自己清晰的人生思考,无论在哪个阶段,她都没有放弃过自我的精进,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感兴趣儿童心理学,工作两年后开始重新回学校研修,主宰她这份选择的自由,是强大而稳定的内核。我看到一个纯粹的她,完全而深入的追逐着想要了解的领域,即便那时候的她已不再注重多么光鲜的穿搭和靓丽的出场,但依然能从她的神态中看到光芒。
第二段感情里的她,追求的是真实的在乎,接地气的生活,她依然很用心的去爱,为了打消爱人的妒忌和醋意,她甚至直接宣布结婚,尽管这个决定,在后面看来并不显得多么的理想,备受控制和压力,能看得出她在寻找内心的那个黄亦枚,挺着大肚子坐着公交车在外面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此时的她和开场第一阶段的她是截然不同的,我甚至都不愿意去看到她那么暗淡和压抑,我们多么怀念那朵明艳的玫瑰啊,但不经过暴风雨的冲刷,她何以能愈发坚韧动人呢。这个阶段,婚姻让她狼狈,但不失清醒,及时止损,她有她的追求,她有她独立的资本,让我想到《我的阿勒泰》里,那个在报社被编辑看中却因为家庭而放弃了机会的女作家,女性在人生道路上本来就处于极大的劣势,为了家庭和孩子,所有人都应该看到女性的牺牲。玫瑰是敢于走出阴霾的,经历过暴风雨的玫瑰,才会更加铿锵。
会爱,懂爱,理解爱。和傅家明的那段感情,我认为玫瑰是是幸福的,他们灵魂的契合,对于艺术的感知,能让他们享受到被理解和同频共振的幸福,而生与死的距离,更为这段感情添加了戏剧感和故事感,这时的玫瑰破碎但不消沉,如同浴火重生般,仿佛被傅家明加了音乐后的艺术作品,更拥有了生命力和故事感。
会爱人,是我在弹幕里看到对她印象最深刻的评价,的确玫瑰恋商情商都很高,为了初恋,只身前往法国,给足惊喜;和方斜纹在一起时,很坚定的选择她,知道他嫉妒,自卑,给足他安全感;最后对傅佳明也是,爱的义无反顾,遇见玫瑰,能被玫瑰爱,佳明也能死得其所了。爱人是一种能力,和恋爱脑无关,每一段,尽管她说都是单线程的,但每一段她都用心用情,无怨无悔,即便分开后她也没指摘过任何前任一句。 会爱人是一种能力,能让你爱的人感到幸福,带给自身的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正向叠加。 我们常常不会爱,爱不是浓烈的表达,更是一种真诚,一种主动,一种经营吧,希望我们都能像玫瑰一样,让被爱的人感到幸福。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更是玫瑰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玫瑰的几段人生,不因害怕失去而委曲求全,不因为深陷淤泥而忘记自我救赎,不因面对死亡而忘记生的意义,时刻保持学习,对事对物充满热情,积极挑战,享受人生的每个经历。
玫瑰的故事,我们不可能一一带入,也没有人能活成玫瑰,她的性格她的成就,她的感情她的态度,都有她成为她她独一无二的理由,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得到启示: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可以像她的父母一样,做孩子成长的港湾,好好经营自己的感情,“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的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我想玫瑰的家庭给予她的就是这种力量。
作为自己,我们依然不要忘了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快乐在哪里,我们的人生是否还有新的可能,我们是否被迫在生活,我们懂的爱身边的人吗,我们有好好的去爱吗?我们有没有学会去爱自己……
玫瑰的故事会随着时间流逝在记忆里消失,爱自己却始终在路上…
“世界在我面前展开,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绝对的,主持着我”
最后将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不要褪色,不要枯萎,不要老去。
题外话:小时候看不懂刘亦菲的美,也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男生都称她为女神,不过就是长相精致了些,近些年也看了几部她演的电视,依然只是赞叹演的好,长得好。直到当她和黄亦枚合为一体,我终于懂了,我心目中的刘亦菲或者黄亦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