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主题:平衡。
什么是平衡?比如: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上山和下山,出世和入世。对于红尘当中的生活来讲,精神和物质,都是我们需要平衡的点。一个人即使修为再好,境界再高,他在山上待久了还是会下山的。道士在山上修炼了一段时间,也要下山去历练,无论他悟到了什么道理,都要在红尘当中去体证。伟大的佛陀在开悟了之后,虽然他和他的弟子都是出家人,但是依然要走到人群当中,要向大众托钵乞食,为的是结缘,这就是下山。
我们在生活当中,即使你是没有意识到,也是在上山、下山;出世、入世当中找那个平衡点,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平衡,那么你可能就会有一些烦恼困惑,而且是无明的。太过于追求外在的物质和成功,我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就会很空虚。内在智慧升不起来,就看不通透一些东西,所以名人、明星得抑郁症的不在少数。没有建立在志向梦想和美德基础上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欲望越来越大,最后就是深渊、就是陷阱。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太重视精神,一心只想着修行,只想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那就飘上天了就没法落地了,也打破了这个平衡。只要是人,就有人性,人性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就是价值感。每个人都想获得价值感,但是太过于追求精神世界的人,他很难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情,他觉得做事情复杂又麻烦,我这么高意识的人,怎么能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呢?他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建功立业,去在这个社会上行走,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去和更多的人交流、去了解这个世界。
本质上是还没有开悟,这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寻找他认为的真理和真相,但是他不明白一点:这个宇宙当中的奥秘或者说大道就潜藏在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乃至于树木花草当中,在你喝的水、做的饭当中,都有道的存在。没有生活、没有我们和人的关系;没有我们和自然、和人类社会,乃至于和宇宙的这个关系的存在,其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理解大道。
我们爬山的时候,在半山腰时看不到山的全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人喜欢谈源头,想要了解源头,源头是什么?它有那么高深莫测吗?不就是我们的心吗?“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我们明了心了,其实就明白了源头。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方寸之心,我们也就掌控了源头。
但是现实当中,有多少人遇到极端的事情的时候,或者是说遇到极大的挫折和磨难的时候,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它不是上蹿下跳的呢?这才是真正的历炼和修行的时机。“要在事上磨”,是阳明先生告诉我们的。没有在事上的磨练,我们淬炼不出金子般的心,宇宙为什么会设置人间这场局呢?让大家都去玩游戏、都去体验呢?在事上磨好了,红尘当中的事,你经历多了,你的心依然如如不动,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见本性,这是辩证关系,也是矛盾论,我们在黑暗中无法认识黑暗,但如果我们见到了光明,我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黑暗。
如果我们一直在光明当中,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光明。我们见到了黑暗、没有光的地方,才知道那叫光明,这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光没有黑暗,这个是“体”,没有对没有错,这个是“体”,没有美没有丑,这个是“体”,就是本体。我们一生都要在上山和下山之间寻找平衡点,比如说我们工作久了,自然而然就想休息。后世人描述老子,说老子在他母亲的肚子里面八十年,出生的时候看起来就是老人的样子,所以被称为老子,当然这是个传说,其实是在表述是什么呢?就是老子的思想,他一诞生的时候就是比较成熟的。
我们读《道德经》会发现每一句话,表达的每一个意思都挑不出毛病来,即使是它有很多个版本,可能篡改了一些字,但是他表述的意思还是不会有错的,不会说不符合道和真理的。老子的思想是一天形成的吗?是他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吗?是生而有之吗?老子也不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西出函谷关了,就退隐山林了。老子,他是入世为官的,他是国家守藏室的守藏吏,类似国家图书馆的馆长,那肯定是大学问家,是德高望重的,是大家比较认可和尊敬的一位有智慧的长者。
在他做官期间,有很多达官显贵,包括诸侯、君王,会去问政,或者是他们人生当中的很多难题,都向他请教,所以说老子其实是在人群当中扎根的,他是很了解众生的烦恼的。包括孔子,很多人讲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想复兴周礼,也没有成功,像落水狗一样,其实那是孔子自嘲,可不是跟随他的人或者是其他人讲的。孔子虽然晚年悟道,我们公认的是在他六十几岁的时候,读《易经》的时候真正悟道了,但是在他更年轻的时候,也是被世人所尊敬的圣人。孔子之所以是公认的圣人,不是因为他只会讲学,更重要的是他在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时候没有打折扣,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心中之志,即使被人诋毁、被人攻击,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
如果孔子没有为官,没有周游列国的这些经历,没有和人打交道的这些经历,他在晚年就能悟道吗?所以说,圣人也是带着出世的心,做着入世的事,本来这就是一个平衡。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谈玄论道呢?因为“玄”或者“道”神秘,很多人对神秘的东西特别好奇,《道德经》里面讲的玄之又玄的“玄”,它在古文当中,指的是夜晚当中宇宙的颜色,玄色,有点黑又有点深蓝。为什么玄学用这个“玄”字?因为神秘,它就像夜晚当中的天空,星空当中好像是黑色的,是蓝色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又好像包罗万象,所有的星辰都在其中,连我们也是这个浩渺的星辰当中的一部分。
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越向往,越喜欢去探索。但是探索久了,你会发现,自己飘上去了又落不回来了。要想更好的了解“空”,其实我们要更多的去践行“有”,在“有”当中你获得一种空性的感受,它是一种超越性,没有执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执念、抓取心,我们就会理解什么是“空”,这叫:能断金刚。所谓的“金刚心”,其实就是一种无执、无为、无我的状态。我们想要真正的悟透玄学,不是只学紫薇斗术、奇门遁甲,虽然说这些东西也非常好、无数人非常好奇,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把学到的术和道在生活当中去验证,多做事,多经历,你自然而然就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要了解“玄”,就要了解“不玄”,这就是老子讲的: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佛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国王、王子作他的弟子,他们可能在人生的前半段都是忙于红尘俗事,但是当他们产生了一念:我也想成佛,也想领悟天机,也想开悟,在向佛祖请教的时候,可能一句话就点醒了他们,佛陀的一句话就能让其开悟。在红尘能够扎根,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事,能够取得一定的大的结果的人,反而更容易悟道,当然和自己的心念有关系,他是不是真的想要?但是往往天天都在谈玄论道、天天都想开悟、天天都想明白生命真相的这些人,可能学了一辈子也是迷迷糊糊。
真正开悟的人都在讲:开悟非常简单,因为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内涵,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品质,就像我们在水里面游的时候,问什么是水?我们在天空翱翔,问天空在哪里?当我们能够彻底的放松下来,放下所有的执着心、烦恼心,完全放下自我的那一刻,我们就是开悟的状态,我们总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开悟的人和普通人一样,他积极的生活,他用心的去工作,他也很努力上进,但是,他已经到了另外一种境界,叫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