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作家不多,三毛算是一位。记得大学的时候读《撒哈拉的故事》,惊为天人,立马一口气又读了《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梦里花落知多少》……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读散文,希望透过散文触摸作者的灵魂。
如今,年岁久远,对三毛的文字记忆已模糊。这几日,把《撒哈拉的故事》翻出来重读,又有新的感受。我要承认,与这些年翻过的许多散文集相比,《撒哈拉的故事》文笔平实,它没有那么多的金句,也没有多么深刻的道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都深爱着三毛。
当我们读三毛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
我想,许多人喜欢三毛,是喜欢上她那颗说走就走流浪的心。三毛以后,有多少人追寻着她的脚步,走遍万水千山,只为实现心中的那个流浪梦。
我却独爱她对生活的热情。撒哈拉沙漠,是她前世的乡愁,但浪漫背后,也还得面对黄沙滚滚的灰头土脸、家徒四壁的寂寞凄凉和日常生活的一地鸡毛。我想,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中,最喜欢《沙漠中的饭店》和《白手起家》这两篇,充满着诗意的烟火味。
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物资很匮乏的地方,淡水与食材都是稀有之物,三毛靠着亲朋好友寄来的包裹,在家中开起了“沙漠中的饭店”。看看她都给荷西和朋友们做了什么菜?“春雨”、钓鱼用尼龙线做的蚂蚁上树、鱼翅做的合子饼、复写纸做的饭卷、笋片炒冬菇……
是不是千奇百怪?把荷西和朋友们唬得一愣一愣的,直喊你们中国人怪名堂真多。其实分别是粉丝煮鸡汤、粉丝做的蚂蚁上树、粉丝做的合子饼、海苔做的饭卷、黄瓜炒冬笋。
当许多人在抱怨柴米油盐姜醋茶的枯燥无味时,三毛却觉得,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是一件非常有艺术的事情。有趣的灵魂,总是能把枯燥的日子过出别样的情趣。
纵使生活一地鸡毛,依然高歌欢进
读《白手成家》,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房子也许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三毛大概是改造陋室的始祖了吧。在沙漠中租下的房子空空如也,生活枯燥无味,但她与荷西用装棺材的木箱子做家具,自己动手粉刷墙壁,到处拾破烂,甚至到总督家偷花,疯狂地布置着这间陋室。
于是,他们的家,有棺材箱子做的书桌、衣柜和沙发,有充满撒哈拉风情的床罩和窗帘,有捡来的轮胎做的坐垫,有在坟场里买到的神奇老头的石雕,有“天堂鸟”,还有书籍与音乐……他们成了“最美丽的沙漠家庭”。
看完这篇,特别想去探访三毛在沙漠中的家。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从三毛身上,我学到了一种精神:即使直面惨淡的人生,也要有一颗浪漫的心。毕竟,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读三毛,阅读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