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牧马人》有感:
看了谢晋导演,朱时茂、丛珊主演的《牧马人》,我又得感慨一番,只有受过磨难的人,才看得懂磨难中的岁月和不幸的人。主人公许灵均的出生如果是换到过去,那算是名门望族,可到了49年之后,就是名声不好的地主、资本家,臭老九了。为了追求自由,为了摆脱思想的束缚和精神的囚笼,许父和许母因为各自的价值观闹翻了,许父毅然的抛弃了妻儿,去了美国,许母不久也去世了。许灵均在新中国受到了温暖,也受到了摧残,他被教育、培养,也被嫌弃、放逐。知识分子的苦难从元朝就正式开始了,儒生被划入第九等人,南方人被划入第四等人,真实的元朝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没什么区别,蒙人至上和现在的白人至上是一样的自私恐怖。许灵均被发配到敕勒川牧马,作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他只能住在马棚里,吃喝睡觉都在那里,像牲口一样被关着,养着,精神上折磨和肉体上的虐待,他曾想过死。
在轰轰烈烈,没完没了的运动面前,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低头认罪,或是昧着良心揭发别人,斗别人,捏造事实,制造假象,搞诽谤,肆意丑化,子虚乌有。可时代再怎么让人毛骨悚然,还是有一批热心的人,敢于给苦难者伸出援手,给予关怀,无视压力,凝固人间的浩然正气。许灵均的周围就有一批关心他的人,并没有因为他是右派而疏远他,对他落井下石,赶尽杀绝,而是处处替他着想。正如电影里说的,面包会有,这世界好人也会有的,一些人会因为苦难扭曲了心理,对社会,对周围产生了厌恶,仇恨,一些人仍然是憧憬美好,相信未来,只要自己是正直的人,就不怕一直被人误解和嫌弃。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叫苏武,他出使匈奴,被异域扣留,沦为了牧羊人,可苦难却没有磨灭掉他的赤子之心,许灵均和苏武一样,都是草原上的斗争牺牲品,被放逐和桎梏的罪人。许灵均的妻子李秀芝也是一个苦命人,老家成天搞武斗,没人种地,很多人吃不上饭,只能到处逃荒,千里迢迢到了敕勒川,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被介绍给了许灵均,李秀芝只想找个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也就无所谓一个比自己岁数大的人了。
许多年之后,文攻武卫的硝烟结束了,许父也从美国回来,找回了儿子,二十年的牧马流放生活,许灵均变得沉默寡言,对敕勒川外的的一举一动漠不关心,毕竟他经历过一段道路以目的时代。当所有人都被开放后的物质生活给麻醉,变得麻木不仁,腐化堕落,他却不为所动,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敕勒川,扎在那些和自己共患难的人身上,他放弃了去美国,选择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们在一起。有人觉得许灵均是孤儿,他却觉得自己是弃儿,孤儿和弃儿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孤儿是自然形成的,弃儿是人祸造成的,许灵均不仅被父亲抛弃,被母亲抛弃,也被一个时代抛弃,父亲远走高飞,母亲病死了,自己后来也被打成右派,本来是一个教书老师,做播散文化种子的职业,可文化在当时简直一文不值,还容易惹上麻烦,古人不是说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伤痕类电影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共鸣和同感是真实的,鲜活的,只是各自的苦难不在一个年代里,可经历过的荒诞和无奈却都是一样的。我也是一个弃儿,被家庭抛弃,被户籍抛弃,被新时代抛弃,我也像个罪人,没有家,没有朋友,颠沛流离,不知道自己生于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死在哪里。许灵均被桎梏在一个地方,寸步难行,埋葬了理想,荒废了青春,蜷缩着无法动弹,过着只欠一死的日子。我也差不多,到现在也没有摆脱一些人的魔掌,非得让我像他们一样的活法,我不肯同流合污,就造谣我是这样,丑化我会那样,我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幕文攻武卫的倒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