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主持人大赛这么火热,我心里痒痒的,特别想一睹为快。今天下午坐了一晌,一口气把第一期连着看了三遍,满脑里不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视野觉得格局。
他们从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能进入全国60强,他们在当地已是很出类拔萃的主持人,为了梦想他们来到了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能现在那里,已经很了不起了!
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介绍比赛规则分为两个环节,环节一:三分钟自我展示,环节二:现场90秒即兴考核。有17位评审,400位大众评审分别打分,分值比例分别是60%,40%。“主持人大赛”分为两个方向:一新闻类,二文艺类。
每期共有12位选手参加,6位新闻类主持人,6位文艺类主持人。
第一位出场的选手是新闻类的姚轶滨。
第一环节他讲的是《新闻有故事》,3分钟讲述两个人的故事,第一位是自己的爸爸,第二位是自己。
老爸经典语句:“一个医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但更多的是病人的一种陪伴。你的工作就是用声音陪伴,只要你的声音在,只要声音中有一份力量在就,有一份希望在”
足见家风的重要性!
康辉老师点评:通常在这种比赛中,排在第1个的人的结果有两种:有一种是给自己很多的压力,另一种是把很多的压力给后面要上场的人。你属于后者。
董卿老师建议:在一些关键的字和句的时候要突出。比如看到那张照片时,那位是他的父亲,在他旁边的那位就是我。可能很多观众对姚轶滨这三个字非常陌生,你应该非常强调那就是我。
停顿的重要性!
敬一丹老师更是打出了全场的最高分98.5,足见对他的欣赏。
第二位出场的新闻类主持人是邹韵。
第一环节她的主题是《环球新瞭望》,分别讲述了3个人的故事。第一位是个外国女孩,她与家人的日常交往中经常做到中英文相切换,说“爹”“妈”之类的词语。第二位也是一位外国人,不爱喝咖啡,却喜欢中国云南的普洱茶。第三位便是她自己的经历。结束语特别有力:“不同的语言却仍与世界相连,我小小的梦想很幸运的走在中国和国际的语境中,不断成长,彼此护航”。
我的梦想是向国际观众展现一个平衡客观的中国形象。
第二环节她的回答堪称完美。
图片上是一位76岁的退休老人刘增盛,他身上挂着一个LED屏“勿需让座”。图片下面有一段话。
她的回答极具高度: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就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尊老爱幼是其中的一部分。
刘增盛老人给年轻人让座是情分,
年轻人给像刘增盛这样的老人让座是本分。
情分与本分的交融,让社会得以发展。
老人身上红红的灯点亮我们对老人关注的提示,老人身上的牌子更是点燃我们对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和憧憬。
康辉老师说:“在国际上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中,他是中文主持人,邹韵是英文主持人”,足见邹韵的实力。
国际主持人刘欣更是对她赞不绝口,她说:“邹韵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无论做多么难的话题,她总是能够驾轻就熟,永远带着微笑,带着一种非常轻松的,非常大的激情去做这件事情。”
她赢得了全场的最高分。妥妥的实力派!
正如点评嘉宾康辉所说,这档节目对于每个参与者和见证者而言都是一所学校,无论身处怎样的职业阶段,传媒人都要“拥有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肩负永远不变的责任,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去看待世界、讲述中国,去投入到我们所有的未来当中。”
董卿则表示“我是主持人”这五个字是要用一辈子去践行的职业信仰,她引用《论语》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并说:“为什么任重而道远?因为‘弘毅之士以仁为己任’,什么是仁?博爱、担当、责任、格局、胸怀,特别是站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舞台上,价值观决定我们最后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主持人,是真正成为舞台的灵魂支柱,或仅仅只是无根的浮萍,这将是我们要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
反思第一环节:自我展示,其实很好地展现出了每位主持人的价值观,思想高度,为人处事风格。
选材上有以家庭为主的,有以展示地方形象为主的,有以热点话题为主的……
正如董卿说得要先考虑立意。这不就跟写作文一样吗?立意为先,立意决定高度。
看似只展示3分钟其实不知背后下了多少功夫,我想到现在很多现场答辩环节给的时间都是3分钟。
比如成长学院的海选……
比如有些发言……
我看到过成长学院的海选,真心觉得现场感特别重要,可是某些不足是可以后天强化训练的,只要我们功夫深,一定能做好。
郝晓东院长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具备演讲能力”。
要在3分钟时间内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想自己经历的3分钟发言,比如线上的发言,其实背后准备了不止三天,稿子改了好几遍,自己在手机上给自己发语音,定时间,定语速。发现自己的缺点是语言不够精炼、有力。
现场的3分钟发言有三次也做得特别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的问题了。
今天董卿老师问一位选手:“你考虑过你的听众了吗?你要讲给谁听”
这句话如一声霹雳惊醒了我,我在发言的时候考虑我的受众了吗?
没有。没有。
期待明天各位选手的精彩表现,愿我能更好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