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鸟飞过
1989年,科学家发现一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她叫Alice。
她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没有人理睬。原因是它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
鲸鱼只能靠声波交流,所以,没有同类可以听到甚至察觉到Alice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Alice,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孤独是人生常态
人是天生喜群的动物,可孤独却才是人生常态。
《夏目友人帐》有一句台词:“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
《孤独的城市》作者奥利维亚·莱因经历过彻骨的孤独。
在一段甜蜜的恋情猝不及防地破灭后,莱因揣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英国,远赴大洋彼岸的纽约。
一个人漂在这座城市里,莱因搬了好几次家——小房子,朋友的公寓,形形色色的各种住宿,搬家加剧了她作为异乡人的隔阂感。
她觉得自己一直住在其他人的房子里,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在这些屋子中找到归属感,只有在散步离开出租屋时,才会短暂地从孤独感中抽离。
短暂的抽离可以让人忘却孤独与烦恼,忘记悲观的自己和未来,但短暂的逍遥过后,这种忘我的幻觉就会再度破碎,你会再度回到那熟悉且令人饱受折磨的缺失感中。
莱因日复一日地体会着彻骨的孤独,又被孤独强而有力地引向生机,正是在精神流浪与自我发掘的空隙间,莱因被艺术深深吸引,在艺术作品中探索孤独的过程中,她不知不觉走出了孤独。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当你害怕孤独的时候,孤独就是魔鬼;而当你直面孤独,孤独就成了你的朋友。
当美国哲学家梭罗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独居时,大概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人隐居湖边,没有人与他交往,一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种状态是生活在城市的人难以达到的,独处的时间里,唯一陪伴着他的只有孤独本身,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在他看来却是无以伦比的美妙体验。
他说:“我喜欢独处,我从未遇到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他将他的孤独体验写进了他的书中,也就是后世我们熟知的《瓦尔登湖》。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说:
如果你坐下来观察,就发觉你内心的不安,如果你试图去平复,恐怕会变得更糟,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安静下来,那个时候就能听到更微小的东西——当你的直觉开始发芽,你开始对当下很多的事情会更清楚。
孤独是人生常态,当我们明白,灵魂终究只能独行的时候,便会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寂寞和孤独,从而学会培养自己独处的能力。
智者主动选择孤独
有些人会害怕一个人呆着,更何况是一个人出门,但美学家蒋勋却觉得,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年轻时的蒋勋,曾背着包,带着两件衬衫,一个人去旅行。
在那些孤独的旅行中,他得以见过凌晨五点的火车站,看见流浪的人是如何生活;他看过家徒四壁的人,却能一开心就脱了衣服在水里唱歌跳舞。
一个人唯有见过生活的万重模样,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也只有一个人在这些路上行进,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才能真切地扎进那些异国他乡里,才能不断地与自己对话。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孤独,其实是让我们与自己相处,去试着听见自己的真心。
木心,是闻名于世的诗人、文学家,但年轻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
虽然出生书香门第,但似乎也未被识见过份的天才。
有一年,他意识到:“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于是,他去莫干山上过了一个冬天,那里人烟稀少,连雪落下时都是静悄悄的。
他清晨早起读书,夜晚燃烛写作。
一个人阅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思索、一个人创作。
在孤独中,他得以贪婪地读着他喜欢的书,书写着想说的话。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便写出几册书稿。
更重要的是,这份孤独让他在很多年以后,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无论身边的一切变得多么势利,他从未忘记自己内心的渴望:“我不想成为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一如那个不顾山民的嘲笑,放着少爷不当,义无反顾地上山修行的年轻人。
当内心庸俗时,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但当你在孤独中自处时,会发现那些看法根本没那么重要。
孤独,是让天地之间唯有自己,再一步步看见自己真正的渴望与热爱。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泰戈尔说:“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
只有能从孤独中走出的人,才更容易取得成功,做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表面上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孤独。
最近朴树又火了一把,因为当他在某节目上被主持人问到:“参加节目的理由是什么?”
他耿直的回答:“因为缺钱”。
很多网友都调侃他:知道你穷,没想到这么穷。
然而他不仅穷,还很孤独。
朴树是一个创作型歌手,成名极早,03年时创作的《生如夏花》专辑火遍大江南北,却在最火的时候消声觅迹。
沉寂的时间里,他忍受着抑郁症的折磨,他人冷眼的嘲笑。
因为拒绝商演,也没有正式的经济来源。
他孤独的活着,却没有停止过创作,用几年的时光来换一首满意的歌曲。
如果将他看作一个战士,“十年磨一剑”用来形容他再适合不过了。
十年之后回归,凭借一首《平凡之路》,才向世人再次证明了他的创作才华。
承受住孤独的他创作出的歌曲,最终获得了无数听众的认可。
优秀的人,在走向辉煌的路途中,总会经历孤独。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他叫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这一年他刚刚49岁。
面对这一荣耀,王澍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一世是很短暂的。我年轻时会站在街边看,指着街头行走的人,说这些人已经全部死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我非常极端,算是一种孤独英雄主义吧。
但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这样才会有力量支持你在年轻时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旅程,也是自我实现和锤炼的旅程。
纵观王澍的一生,他的成功从来没有离开过“孤独”二字:
小时候,因为没人陪他玩,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绘画的天赋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被发掘而出的;
大学期间,他又成了图书馆里孤独的守望者,短短两年时间便自学完成了所有的课业;
后来因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使他曲高和寡,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踽踽独行,最终站上了现代建筑学的巅峰。
正如博洛尼CEO蔡明所言:“任何正确的事情都不是简单的,而难的事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去走,那么你选这条路,你就注定孤独”。
康德无妻无子,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但是就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他创作出了《纯粹理性批判》,为全世界的哲学家尊为圣经;
安徒生一生茕茕孑立,如他笔下丑小鸭般出场,却没有天鹅的宿命,但是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童话;
司马迁也是孤独的,但是他无视所有的冷眼与嘲笑,所以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叔本华说过:“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两者之中,你总得选择择其一,一个人越优秀,越能够在孤独中坚守自我。
越孤独,越自由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
如果说不善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刘若英和钟石结婚后,幸福得光芒万丈,很多人问刘若英家庭幸福的秘诀,她说:我们都保有孤独的自由。
拥有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拥有真正自我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越是丰盈的灵魂,越能敏锐得感觉到孤独,不求回应,不求认同,独自向着内心的丰沛就是最大的自信。
意大利国宝级的女演员索菲亚·罗兰说,“在孤独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我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孤独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正是因为在孤独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审视,不断地选择更好的自己,索菲亚·罗兰才能成为世界影坛上一颗长盛不衰的璀璨巨星,即使82岁的高龄,依旧是各大时尚盛典上的缪斯女神。
学会在孤独中找到自我,在孤独中摆脱外界的束缚,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汪国真曾在散文《孤独》中写道:
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
孤独,孤是王者,独是唯一。
正如2018年博洛尼的那一句宣言:“自在孤独。”
一个人能够选择孤独,并且坚守自我,才能自由自在地主宰自己的人生,成为命运的王者。
作者简介:小鸟飞过,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写温暖的文字,传递美好的情感;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