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的神奇之处数不胜数。回想一下,在共读绘本《这不是我的帽子》时候,我采取的方法是不读文字,先看插图,学生同样可以明白故事,同样能获得读书的快乐。《这不是我的帽子》的图画和文字展现了两个不一样的故事,简洁的言语和冷幽默的画风让我们领略了图文合奏的美妙。文字以小鱼的心理语言为主,画面则展现了故事的整个过程。大鱼眼神的变化、水草移动的方向、气泡的密集程度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整个故事发生的经过,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正如加拿大文学理论家李利安·H.史密斯所说的:“只要故事内容在插图上被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眼睛就能发现它们。”确实,松居直先生在谈图画书的作用时,也提到:“如果是优秀的图画书,只要看插图就能大概明白故事的梗概和内容。也只有这样的图画书才算得上是本好的图画书,它能使不识字的幼儿自己看书,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通过绘本与学生交往时,我遇到难以欣赏、难以共情、难以深入的困境。像《巴夭人的孩子》《驯鹿人的孩子》这类故事,我就发现学生兴趣不高,不太能够欣赏,就别提共情了。我一看到他们的眼神、表情,就受挫了。我不知道如何进行绘本的导读与解读。我想,应该是自己也没读懂绘本。另外一个想法是,那些确实是好的绘本,但是没到和一年级学生相遇的时候。
除了遇到困惑,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毛病。那就是在读绘本文字的过程中会提问。我总是担心学生会听不懂,偶尔会提问一下确定情况。不停顿地念下去,是读图画书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今后在共读中要做到的方面。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我不能用各种问题无情地骚扰学生们的幻想世界,避免陷入讲读提问型教学。
起初,实践“绘本一百,欢喜阅读”项目是为自己而读,为学生爱上阅读而读。读着读着,我发现,其实还需要读一些研究绘本的书,为课程而读。希望自己不仅是绘本朗读者,还是一名合格教学者。
2023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