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仿佛经历了一场生化危机。小时候看的科幻小说,玩的游戏,好像真的在现实中上演。
从老到小都熟悉了“冠状病毒”这个词,人心惶惶的同时大家也在反思:时隔17年,我们为什么会在一个深坑里跌倒了两次?
为了避免17年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是否应该认真地给孩子进行些生态教育、自然教育,毕竟,如果现在我们不教,以后自然就会挥着拳头亲自上阵……
法国有一套很受孩子喜爱的科普书——《搞怪科学书》,直指当下我们面对的问题。
就比如其中一本《寄生虫的梦想》,书中把病毒当成一种寄生生物,这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01 病毒究竟是什么
微生物“寄生虫”既不是真正的动物也不是真正的植物。最难以分类的要数病毒了。它们不会呼吸,不会进食,只能通过在宿主体内寄生不断自我复制。细菌比病毒大得多,而细菌的直径也不过区区千分之一毫米左右,由没有细胞核的单个细胞组成。
寄生虫把被寄生的生物当成住所,或者将其视为食物来源,并没有任何羞愧或感激之情,最大限度地榨取它的价值。最后要说的是,微生物指的是微观的单细胞,但也是人们对某些无足轻重的生物有些冒犯的称呼。因为,所有微生物对地球上的生命都至关重要。
02 我们所有人体内都有病毒
病毒和宿主共享它们的遗传物质。它们带来了多样性,在物种演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将这笔遗产纳入自身体内,因为我们遗传物质中的8%来自病毒!它们是人类祖先经历的数不胜数的病毒感染的残余。在出生之前,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已经带有一些病毒了!
03 病毒改变了历史
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受到跳蚤“大军”的侵袭,三分之二的士兵命丧于斑疹伤寒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法国对俄战争的溃败。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肆虐比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残酷,它造成了超过3 000万人死亡。
如今,全世界每年因蚊子导致的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100万。
04 细菌、病菌与人类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细菌、病菌和人类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小家伙具有巨大优势,因为它们变化得很快。
细菌可以每30分钟繁殖一次,而人类可能到了30 岁才繁殖一次。在一代人类的寿命内已经诞生了约150 万代细菌。因此,所有细菌都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突变来抵消受感染宿主的突变,并防止自己被彻底消灭。一些病毒,例如流感病毒,会影响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因为它们会迅速改变自身。
05 做人的惩罚
没人喜欢死亡。医生为病人手术,在医院与死亡搏斗。医学试图通过积极的治疗尽可能地降低人类的死亡率。我们避免疼痛、痛苦、暴力,消除与死亡有关的东西。
然而,偷猎使动物流血并遭受痛苦。这种行为与社会倡导的精神格格不入。即便侥幸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自然也终会以另一种方式行使惩罚的权利,不过遭殃的可能还有很多无辜的人。
06 破坏自然,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
某些自然产物,比如空气和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自然的价格?
因为价格是一种语言,是一个符号,所有人都可以看懂。价格给予“商品”一个平均的、用货币标识的价值,但这个商品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来说重要程度不同。那么要怎样给自然定价格呢?实际上,自然当然有价,它等同于自然毁灭时人类要付出的代价。
07 完美的结局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就如同霉菌在某个有机体表面上生长一样。
在巫师梅林和女巫的对决中(出自电影《石中剑》),女巫相信自己变成龙就赢定了,但是狡猾的梅林却变成了病毒。同样地,微生物能够减缓人类扩张,甚至消灭人类,避免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终极破坏。这让我们很安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