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Vol.41:手机写作
2017.6.14
今天没什么特别「成块」的思考,随手写点。
生活中很多为难的场景其实换个角度就能变得有趣。前同事说在我家附近给我送瓶酒,但我还没到家,于是就说用「愿望试管」的方式给我:她把酒藏在某个地方,然后告诉我藏匿的线索或暗号。于是,我跟一个便利店大爷对暗号对了半天才终于拿到这瓶酒。便利店大爷也乐得不行,有可能是他一天当中比较特殊的机遇。
望京soho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在北京这几年偶尔来过几次,有跟朋友喝咖啡,有半夜来爬楼试图「封顶」,有来街头即兴演出,有来看livehouse演出,有过来见「5万月薪的助理」,有来谈合作。每次来都有不同的印象。人群样本多样,鱼龙混杂,建筑奇特,以后周末有空可以过来路边咖啡厅耗一下午,应该有不少有趣的观察。
说到「耗」,让我想到之前想做的一个体验。在某个周末,去高铁站找个地方喝咖啡待一天。这个想法来源是有次去上海,朋友专门去高铁站送我,整个高铁站乌泱泱的人群里,大概只有她是优哉游哉地心情。和即将上车出发的人(无论还有多久车才开),这种状态有着完全不同的状态:乘客无论还有多久才开车。但总归知道自己是要离开这个地方的,这种「出行」的心态是无论如何在这个场景都挥之不去的。但反之,也是完全旁观的状态。就像阿兰德波顿曾经接受一个机场的邀请,在机场待了一段时间,这出了《机场里的小旅行》这本书一样,心态的不同会导致观察视角的改变,一些有趣的信息和细节就会被观察注意到。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话语权真的是非常微妙,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因子。在这过程中,真诚和聪明都需要,前者可能需要更多。
这条日思是我在手机上写的。这让我想到了诗人乌青曾经在手机上完成过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据说按坏了好几部手机。在手机上写文章或者长句子、段落的体验,和在电脑上完全不同,更接近于在纸上书写。由于输入速度的形象,你对于接下来要写的字、说的话没办法看得过于长远。如果说在电脑上写作是「看着前方5米距离走路」,那在手机上写作就像「只低头看着脚下路」。媒介对于内容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大,不光书写如此,阅读也是这样。我一直认为电子书的载体只适合看小说,因为小说是线性铺陈,而不适合看逻辑关系较为完整或成体系的非虚构非故事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