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声从阳台传来,才惊觉外面已下起雨来,这是礼拜天的午后四时。
不知是否因为心里想着雨天气温自然下降,竟适时地打出几个喷嚏来了,赶紧找了长袖睡衣换了身上的短袖。
把手里的书放下,拿起手机翻看微信,公司群里发了通知,礼拜一上午开会,全体人务必及时到场。朋友圈里仍旧是,出游在外的朋友们晒图,各式各样的美食、好看的什物、笑容灿烂的伙伴,也有的在哭加班的苦,这些和上个礼拜的众生相竟然毫无二致。
周末两日完全是一个人的时间,弹唱写作发呆。
礼拜六一觉睡到十一点,起来煮了一碗面吃。开始练习尤克里里,这是时隔几年后,再次捡起来的乐器。一直喜欢唱歌,如今觉得不如玩个简单的乐器,为唱歌加加码。下午三点,带上笔记本到附近商场的咖啡厅,点上一杯焦糖拿铁,一坐就是三个小时,期间写了一篇随笔。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迷上了在咖啡店写作的感觉。周遭都是不相识的人,店里窃窃私语声,不吵不闹,窗外偶有路人经过,或三五成群,或形只影单,或成双成对。那种在群体里的孤独感,一点点蔓延,竟然形成了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堡垒。在这样的环境里,思维变得分外活跃,思路也惊人地清晰,写作起来顺手得很,多少飘出一丝自己超然世外的文青脾性。这大概就是陶渊明先生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吧。
准备回家时,意外地在商场负一层遇到一场小型的音乐liveshow,那半个小时正好是尤克里里弹唱。戴眼镜的女孩,一个人抱着尤克里里,坐在台上。开口就是陈粒的《奇妙能力歌》,这是我平日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所以十分欣喜。在旁边找了位置坐下听。《I’m yours》、《小手拉大手》、《小情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歌,唱得很有韵味。
喜欢现场感,音乐的动次打次,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也许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唱歌,所以在现场,常常不自觉把自己当成台上的歌者,想象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全场。
唱歌时所有的情感都得到放肆地表达。在抑扬顿挫里,感受着情绪或微妙或夸张的变化。好像短短几分钟里,你就经历了一段丰富的感情,或成为乖戾的角色对抗生活,或走向了理想的人生。
前几年唱歌时,最喜欢的往往是带抒发性的副歌部分,情感喷张得很快。后来,则更关注叙述性的主歌部分,喜欢娓娓道来的感觉。现在,对主歌与副歌同样重视,享受的是对每一字句唱出的感觉,对情感和情绪释放的速度调节。所以,我常觉得,唱歌的变化也是自己成长的进阶变化。
最近看书也变得不大认真,参加了共读群,却没有坚持下来。原因是人懈怠起来了,甚至要任性地放弃既定的书目。最近从非虚构的牢笼里走出来,迷上了虚构小说。前几日看完三岛由纪夫的《爱的饥渴》,如今在看《芙蓉镇》,看书倒没有特别的挑剔,喜欢各样都来一点,博览群书,虽然不能精通,但觉得满足。
有时候,感觉自己早已被人忘记。有时候,又觉得是自己忘记了所有人。甚至觉得,自己成了个厌世之人。在一个无人问津的世界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