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一年来的时间管理的践行,我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我的心情,从最开始的美好,到中间的混乱,到现在的逐渐又有序。一直在迷茫中思索,一直又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进。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伙伴都跟我的历程是一样的,在这里我想对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历程。
对时间管理的理念,一直也比较想往,所以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也不断的去摸索,偶尔会看到网上有一些内容和文字的介绍,也会尝试的在生活中去进行实践,不过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学习和尝试。
真正的开始系统性的学习呢,应该是从2016年的10月份开始。
那个时候在喜马拉雅里面,录制我自己的亲子音频,就进行相关搜索,发现有一个时间管理的一百讲,感觉非常的非常的喜欢,于是就开始每天去选择收听这个节目,这个节目里每天有六分钟都会讲和时间管理有关的理念。由于是比较碎片化,所以我只是感受感受到这个理念非常的好,但是该如何操作并没有方向。
一边听一百讲,树立自己的信心和改变一些对事物的看法,一边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渐渐,我开始早起,并且开始尝试着去运动,对于我这样的很少运动,本身运动能力就不足的人来说,一开始去跑步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我最开始只是尝试着早起,早起了之后呢,去看一些书,或者是记录一点自己的日记。
之后呢,我就开始尝试着出去慢慢的散步,并且尝试着快走,直到有一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尝试着慢慢的跑起来,这个慢的速度一直是以我自己所能承受的速度为限,所以感觉还是很舒服的,这个时候我终于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但是,我没有要求自己一下子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我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坚持了早起和慢慢的跑步,时间从十分钟到三十分钟逐步延长。
由于发现一百讲的内容真的很碎片化,虽然我记录了思维导图笔记,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去更好的执行,我就在时间管理十堂课推出了之后,花了198元购买了十堂课。
于是我耐下心来一边听十堂课,一边用思维导图来做每一节课的笔记,我按照一节课一个步骤,通过笔记来参考实践,听完一集,践行完一段时间之后,再来听下一集,不跳跃式的学习。
比如说我在听到前面两集的时候,我真的开始动笔记录我的每一件事情花费的时间,所以我整整用了三大页纸,记录了一个星期,我从早晨到晚上入睡这个区间所做的所有事情,并且对这些事情进行了一个分类,从而判断每一类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有没有可以压缩的空间。
早起记录日记,我不会用软件,所以我买了一个小小的日记本,每一天用十分钟来记录日记,因为老师要求一开始只记录最开心的事情,所以我的这个小笔记本,记录了两个星期,内容都是每天最开心的事情。
通过记录这些开心的事情,让我进一步感受到很多事情都是有两面性,就看我们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它。
接着听到了如何使用番茄钟这个环节,我开始认真的按照番茄中的时间指引来做我所有事情的搜集,达到了一百件以上。
对这些事情我认真的进行了一个排程,发现原来在自己大脑里的事情还真的很多,这些事情应该是影响我们在做到眼下事情不够专注,或者被打扰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于是我按照音频的指引开始认真的吃番茄,并且手绘了一些番茄表和a4纸工作表法,记录每一周的事件安排,以及当天我要吃的番茄。
我自己专门用了一个本,正面是一周,反面倒着写是每一天的番茄,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月,感觉效率提升了很多。
当我听到音频的第六节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大脑又开始混乱了,于是我就把前五节的每一节课的思维导图进行了一个深入的整合,系统的分析至五节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一个时间管理的版块儿应该如何结合。
我经过了将近一个礼拜的思考,才把它们汇总成了一张总图,这样的话,我的思路又清晰了很多。
音频的后年几节介绍了一些手机的软件,但是由于我本身对软件就接受的比较慢,再加上是音频课软件,这一块也没有攻克,所以我得收集事件以及我的日历排程,全部都是用的纸制的。
从10月份开始听一百,讲到后面的十堂课,我通过系统的记思维导图笔记以及系统的去分析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不断践行,对我的个人早起,运动,心态,搜集事件,结合情景去选择当天青蛙,日历排程以及番茄表工作法都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受益。
为了更好的感受到软件的运用和解决自己比较困惑的地方,在2017年的4月底,我选择了参加线下课程。
线下课程的两天内容非常的多,而且是将时间管理的理念和软件的运用结合起来混合起来讲的,所以整个大脑处于一种爆炸的状态。
其中的理念和在一百讲和十堂课里都有相同的内容,软件的运用而侧重在对事件搜集和排程上,对于印象笔记只有如何去共享,所以听完一阶段课程之后,我的大脑处于爆炸状态,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动手去进行和弥补,解决自己的困惑。
尤其是在课程的最后,我们所有的时间管理理念,最终归结为设定90天目标,以及每天执行三只青蛙。并且设立小组,整个班级一起来践行这个90天目标和三只青蛙。
身为小组长的我在课程结束之后,整个陷入了混乱状态,每周要参加三个会议,小组会班级会,班委会,而且随时随地会有各个群发来无数个信息向小组传达,还有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并且向班级汇总上报。
我感觉我的整个生活陷入了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烂开始吗?我一直得不到答案,并且在苦苦的思索。
这中带着热情,却茫然的开始,的确就是实实在在的烂开始…
即便如此,我还是咬着牙在坚持着,因为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易放弃,虽然我不知道这么混乱的状态,究竟怎样能够体现时间管理的理念,但是我还是依然在摸索中前进。
与此同时,我把我的课堂笔记进行了一个深入的整理,将每一天的上午下午很多张笔记,最终经过层层分析,一个多星期反复思考,汇总出了三大张。才终于发现,之所以感到乱的原因,就是因为将时间管理的理念和软件交叉着进行讲课,会造成大脑很大的负担。
在慎重的选择之后,我发现如果现在埋头去研究软件,会对我整个践行造成很大的干扰,所以我选择果断放弃事件搜集排程的软件学习,先融会贯通理念。
梦想三角形和行动三角形以及整个课堂的大的框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只是如何落地实践,我依然迷茫,所以我选择参加了二阶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的90天践行依然在每天的混乱当中进行,班级早起打卡反而没有以前自己在一百讲和十堂课,早起的那种美好的感受,我的心情也会经常因为班级里各种突发消息,各种事件的收集统计,心情变得极度糟糕。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定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只是我不清楚。
参加二阶的课程学习,我发现我的大脑又被装满了,软件和很多关于生活资料更加高效化的理念的涌入,我发现要想更好的去融会贯通,也一定要来沉下心来去思考自己究竟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进行。
美好的愿景总是和残酷的现实互相对应,在课堂上那种美好的状况,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变成我自己的,这是一个难题。
而课程上爆炸量的信息如何能够变成我自己有系统化执行的步骤,这更是一个难题。
于是在课程结束的当天,在火车上,我就对课堂十多张思维导图笔记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回到家之后,我花费了近整整两周的时间,将所有的笔记,所有的理念分层分框架分结构分类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可以把它归结为三大块儿的内容。
第一块是关于事件管理的,这是对一阶课程的一个补充和完善,里面涉及到理念和软件,还有更多的检视和反思的内容。第二大块儿就是实物字典的整理,包括我们家里面的衣物,橱柜,书籍等等,核心是断舍离。第三块就是资料的整理,包括纸质的资料和电子的资料,核心是分类和标题。
这么多的内容,我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
我没有选择下了课就去购买很多的设备,更没有去购买用于很多的整理的物品,而是告诉我自己一定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于是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整理,并且对所有的软件进行了一个分类和排序,果断的舍弃了自己现在用不到的软件,也将它们从手机中进行了卸载,制定了一个自己的践行步骤。
接下来我想,我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这一套时间管理的理念。
由于印象笔记有了框架,所以我开始尝试着每一天记录晨间日记,由于是软件,这样的话就可以随时插入一些图片,虽然比较机械化,但是一直坚持着。
并且开始按照实物词典的方法,逐步开始整理家里面的衣物,鞋子,书籍资料等等。抓住了核心的理念,就是扔。并且在购买的同时需要思考,买还是不买进行判断,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家里的东西都还是保持着极简主义。
这项工作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年的9月份,从不同的地点到不同的类别,厨房地下室车辆后备箱等,都进行了扔,标签,盒子归纳等整理,并且保持着随手扔以及不买的好习惯,所以所以家里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而又复原的这种情况出现。
对于家里的一些资料文件,证件的整理也坚持了用实物存袋标签以及电子信息资料标题存到印象笔记的方法,使得以前散落各处的复杂繁乱的一些东西,突然间就有了一个归属感,并且很容易找到它们。
随着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不断践行和收获,我内心的那种焦虑的感觉也在逐渐的消失,慢慢的体会到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出自己践行的步骤,对于我来说,帮助是多么的巨大。
如果我一直选择烂开始,并且一直烂下去,使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而不去深入的思考,那么可能直到现在,我还依然在每天盲目的吃三只青蛙。
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比如说我每天都在吃三只青蛙,我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但是我突然间有一天感觉到很是疲惫,为什么?是因为我发现我剥夺了我自己的休息时间,从周一到周日,我几乎每一天都在吃青蛙,这样的反思,使我发现,我忽视了很多自己的兴趣和乐趣所在。
于是我将我的生活生物钟调整成了5+2模式,也就是每周会有两天不吃青蛙的情况。
那接着又会有问题出现。
随着我晨间日记的不断记录,不断增多,我会发现我要去想找到某天某件事情的时候依然不好找,这个时候我又去回顾我的课堂笔记,会发现,我的标题设置的有一些乱,于是我又开始完善自己的晨间日记的标题。
后来突然的某一天,我发现我的周检视并没有记录,而且我记录的周检视也是以整个一周的事件记录为主,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也很细致,但这样的周检视对于我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曾说,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记录,是为了记下美好,并且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反思,所以我将我的周检视,加入了新一周的青蛙以及上周任务的完成情况反思,分析原因,以助于下一周更好的开展工作。
就这样在不断的践行,不断的反思,我觉得我的印象笔记在资料管理上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我设置了晨间日记的目录结构,读书笔记目录,以及随手资料的管理。
同时将断舍离的理念更多的融入了工作和学习中,比如我会很慎重的选择音频课,网络上各种各样爆炸型的课程,我都不会轻易的选择。
直到现在我的听书也只有樊登读书会,我的音频也只有两个购买的节目,我的工作也一直围绕着思维导图的不断深入,多角度结合学生和成人的工作而钻研进行,在时间管理方面,也不断的去思索全局理念以及如何更完善而进行。
不断的修正过程中,我们的小组第二个九十天践行也结束了。
第二个90天,比第一个90天要好了一些,班级没有之前的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整个大家的精神状态也处于一个比较懈怠的状态,只是在每天早起打卡,这样一个机械性的工作中重复。
时间推进到了今年的十一月份。我带着我的疑问走进了时间管理的复训课堂,第一,是为了查漏补缺,第二是为了感受深层的时间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同样在每一天的课堂上,我都做了随堂的导图笔记,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我又针对所有的导图笔记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整合。
我终于又一次的感受到,对于事件管理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搜集和排程。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很及时的收集,我们在做当下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很多事情所打断,所以我果断的将每周一早晨的时间,归定一个番茄钟来做一周事件的搜集和上周实践的回顾,定期的进行删除和列入将来也许。这个事情被我排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在对印象笔记,以及周检视和月检视的学习上,我也有了新的体会,一切的记录并非只是单纯的记录,而更多的重点就是在反思。从每天的反思到每周的反思,以及到每月的反思,我们要侧重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没有完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
于是我现在的每天晚上会固定十分钟来回顾一下当天的青蛙执行的情况,并且深入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
而每周的检视,也会仔细的分析这一部分的原因,并且缩短当周事情的记录,只是做了一个大概提纲式的记录,便于了解大的方向。
同时,我发现定期的总结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为了自己在当下的任务中不至于迷失了更远的方向,所以我将周计划,月计划和年计划分别放在了对应的记录当中。
以前的时候,自己的晨间日记中,既有年计划,又有月计划,还有周计划,在下拉填写的时候,内容会非常的多。所以现在我的晨间日记里面只有一周的情况,而在我的周检视里会有一个月的青蛙。这样彼此按照层级来进行相应的对应,就有一个互相关联的结果。
其实在时间管理践行的道路上,我觉得还是有很远很深的值得探索的地方,所以我准备在继续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中前进。
那么我的整个的过程也可以是从最初的欣喜到中间的忙乱,要到现在的收获,这样一个过山车的过程。
对于时间管理,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核心就是我们要搞清楚不同的事件,知识,资料之间的关系,对它们进行一个准确的分层。对于基础资料,我们一定要随手及时的整理,并且完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时间,是一个人最大的成本,所以我们开始任何一项学习之前,一定要考虑我们能掌握多少,能吸收多少,从而谨慎选择而不断精进!
期待在未来的日子,我们可以携手并肩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