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8 华杉
修德是一辈子的事,自以为已经够有德了,不用进步,本身就是无德。信道要笃实坚定,一遇到点事,或看到点利益,就放弃原则,就是无道。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这一章是记载孔子弟子们的言行。子张说,看人要看他的大节,一个士,大节就四项:见到危难时能挺身而出,不苟全性命;见到利益时能想一想自己该不该拿,不会“拿了再说”;祭祀的时候,思敬以追远;居丧的时候,思哀以慎终。
子张说这四条,都是孔子说过的。大概是孔子去世之后,子张再总结老师的教诲,来教导他的门人吧。
见危致命,就是前面《宪问》篇孔子说的见危授命。见得思义,就是孔子说的见利思义。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祭思敬,孔子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就在面前一样恭敬,不能认为仪式就是走过场,一定要庄严肃穆,因为你的敬爱在心里。又说:“吾不与祭,如不祭。”一定要亲自参加,不能让别人替代,说:“麻烦你在爷爷坟前替我烧一炷香,敬一杯酒。”那不行,不管多远,自己要亲自去。
丧思哀。居丧不哀,是大罪。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执德不弘,弘,是扩大,弘扬。义理得之于心,就是德。德有诸己,在于能执,能执行,按那德的要求去做。执德的关键,在于扩充。我已有之德,已经做到的,只是一个进步的基准,在这个基准上,持续进步,不断扩充,这才是执德进步之道。如果才有片善寸长,就自得自满,觉得自己挺不错,那就没有进步机会了。这样的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德,因为修德是一辈子的事,不进步,本身就是无德。
信道不笃。道,是理所当然,贵在能信。而信,贵在坚定。信就是信,笃实坚定的信,不要意念纷纭,把持不定,一遇到点事,或看到点利益,就守不住,就放弃原则,那还是不信,那道也会亡去了。
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就是说,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的人,庸人耳,有他不多,没他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