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者,所以习德养性知理也。人非生而习性者,孰能无师?世无无师而自通者,皆寻师而求学。然若孔明,躬耕于南阳,日比乐毅管仲,亦求学司马微、庞德公,以师礼而待。
余面人有众数,或智者或愚钝,然求师而习道,怀赤心而行,秉诚意而请,无论智愚皆如此而是。是故学无云泥之别,通而无师。赤诚之心所怀,学者而所在也。
哀呼!学道之不盛也久矣!欲念生而善尊习师也难矣!非不觉善生之行,而不传师道者多矣。古之圣贤习师有三,诚心、重道、尊师。然天下之学子达其一者十有九余,达二者九余有四,而达三者百不足一也。虽赤心而师乃学之根本,但无尊师重道乃学有所成,忆往昔徒留遗憾罢。
颂《送东阳马生序》,尝宋濂嗜学趋百里外,求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求学之际,立侍左右,俯身而请。如遇叱咄,色恭而礼至,不复言,诚听评批。此濂之有曰:“师德隆望尊,自应以大礼而待,尊而从卑而己。”
是曰:师传道解惑,引性明德,乃天地之大恩也。古人云:天地君亲师。引荀子而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谓之,所谓学者,当固礼之根本。礼师者,尊师者,重师者!师者,如二世父母,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故类余之众学者,当为报师者所知遇之恩、再授命之恩而行,铭此二恩于心,终身而报;铭礼之三本于心,终身而学。
记,
福建厦门大同学子
李宇辰
于戊戌年,辛酉月,癸卯日,戌时六刻
敬所有授我之业之恩师上。
此文,祝师长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