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圳,又爱又恨。虽然对于深圳并不陌生,因为小姨的缘故,小时候的寒暑假有很多时候都是在深圳过的。但是,小时候的记忆并不深刻,只是每次来深圳都坐10几个小时的火车或者1个小时的飞机,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坐火车与飞机要比深圳更让人觉得激动。以前就觉得深圳是小姨生活的城市,并没有觉得自己会和它有所交集,所以每次都是浅浅地走过。毕业之后来深,半个月的时间处于闲晃,小姨给了我一张公交卡,记得每天吃完早饭就出门了,各种美术馆、图书馆、公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小范围的走着逛着,七月的深圳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热得让人不想动。晚上等小姨回家,晚饭后就和小姨去附近的莲花山跳跳广场舞,还记得山脚下的空地,在一片漆黑中不管男女老少,在节奏感比较欢快的乐曲中舞动着自己的身体,自嘲是一个内向胆小并且手脚不协调的人,好在是出于黑暗的环境中,大家互相不认识,不然我肯定拔腿就跑。再后来工作来到了布吉,才真正认识到了所谓的关外,垃圾很多,人口密集度也很大,说实话很不喜欢,可是不想去找很多理由借口推脱。大概七个月的时间,在布吉搬了四五次家,最喜欢的还是之前住在幼儿园的时候,房间很大,同事们住在一起很热闹,一群年纪相仿的女孩,很容易走在一起。那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幼儿园收获了很多,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了,可是当它被夷为平地的时候会很失落,还没来的及告别,看着看着就在眼前消失了。或许,以后这片区域也会改造的丢失了以前的模样,或许以后也不会再来了。
在深圳出行很方便,地铁、公交、打车……在深圳也可以接触一些较好的展览,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的政治老师对于深圳的评价:文化沙漠。说起沙漠,是一望无际的荒芜。也许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像北京那样的文化历史,也没有像古都西安的古老神秘,也没有像上海的摩登时尚……但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深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书城,席地而坐的小朋友、年轻人、老者,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世界中,似乎已经变成了生活在这的一种习惯,书香满城,图书馆的一座难求,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扎根深圳,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深圳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特点,正从沙漠慢慢变成绿洲。
深圳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作为移民城市,比起北京上海,深圳的排斥程度相反少了很多。人们交谈都会互相询问老家何处,同一个省份的都会亲切称呼着老乡。互相帮助,似乎给了每一个在深圳的外乡人一种温暖的存在。如果遇到同一个地方的人则会热络的说着家乡话,丝毫没有陌生感。他乡遇乡亲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深圳随处可见的湘菜馆,常常听到的湖南话让人很安心,会有些生活在家乡的错觉。深圳的便民服务做的很好,各种自愿者组织,各种义工。默默地无条件付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付出也会让人觉得幸福。
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去香港澳门都会很便利。还记得四年前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过了关,在关口等候过境大巴时就已经激动不行,虽然主题是吃货之旅。记得上了大巴,还乐呵呵的让妮姐姐给我照了一张。过完香港那道关,就意味着到了香港,一门之隔两种世界。可是这里大巴行驶到的地方让我失望,不像港剧中那样,高楼大厦,疾走的人群,一些大排档。这些都没有,有的只是破破烂烂的棚屋,偶尔见到的乡村小别墅,有种荒野郊外的感觉,一路上都没有什么人。到了粉岭就好很多了,就像一下来到了城镇里,但也不是真正的香港。直到来到了旺角,一出来就有种熟悉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招牌,拥挤的街道,破破烂烂的楼房。就像旺角黑夜那样呈现给众人的一样,原汁原味的香港,褪去繁华的外衣,最原生态的香港。一路吃过去,鱼丸,热狗,鸡杂,泡芙,还顺道去了波鞋街。有市井气息的旺角更接地气,更像香港。
每次去香港都觉得方便无比,四年时间,走遍了离岛区大大小小的岛屿,最美的还是当属长洲,鱼蛋、红豆饼、芒果糯米糍……每家店门前站满了排队的吃货,还记得第一次吃红豆饼时,入口即化的红豆,香软的外皮,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对于吃货而言,美食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慰藉。
而在深圳,湘菜似乎吃得反而不太多,最常吃的就是火锅了,火锅似乎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去过重庆之后对于火锅又有了新的认识,火锅是热辣江湖,是一种情怀。
深圳的公共场所开发利用的很好,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博物馆等等都免费开放。最喜欢的还是一些自然风光,红树林生态公园、莲花山、梧桐山、仙湖、大小梅沙、大鹏、南澳……不过令人惭愧的是至今还没有爬过鹏城最高峰。印象中第一次露营也是在深圳的背仔角,和几个喜欢户外的朋友一起买菜,趁着太阳下山之后出发,一路上就像个兴奋的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到了目的地天都黑了,奔向海滩,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喜欢赤脚踩着沙子的感觉,总归有些奇怪。不过并不影响自己对大海的喜爱,迎面而来的海风,还有海浪拍打着岩石发出的声音,三五好友,在如此美好的时刻打着边炉,喝着小酒,畅聊人生,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酒足饭饱之后钻进早已搭好的帐篷,和小伙伴们聊着。总有种小时候的幻想被实现的感觉,特别美好。虽然海风吹着很舒服,但是夜晚的蚊子实在是太多,半夜起来,无论如何是睡不着了。躺在躺椅上仰望着星空,前方一片漆黑,心也十分平静。面对大海,可以全身心的放松,在大自然面前,人总是很渺小的。还有一次去东西冲穿越,据说是深圳最美的海岸线,可是穿越时才发现难度有点高,要徒手爬过几个山头,最后还要在岩石堆里跳来跳去,还被小伙伴们戏称为潘奶奶,跌跌撞撞的穿越完,路上的风景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穿越时候的艰辛,只要坚持,就会到达终点。差不多用了六七个小时穿越,走到西冲的海边时自己感觉要虚脱了。回去躺在床上虽然很疲惫,却很开心,完成了一个念想,坚持到终点还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不过穿越我不会再去了,不喜欢凑热闹,也深知自己的身体吃不消。曾经最美的海岸线已经变得名不符实,越来越多的人穿越,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满地的垃圾,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没有反省反而乐此不疲。大量消费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生活了六年的城市越来越熟悉,但是高房价又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相信这是大多数生活在这的小伙伴们最大的苦恼。来这边为住的事情没有操过心,之前都有宿舍,现在也和以前的小伙伴们一起住。不去租房不知道租房的艰辛,记得第一次陪麻花姐姐去租房子,顶着烈日跑了西丽、白石洲,腿快断了不说,看了很多都不是很好。最后应该算运气好吧,在网上看到了租房信息,最后租到了比较满意的房子。现在想换个住的环境,看了宝安的房子,只想说且行且珍惜吧。在我们传统观念中,有房才有家。房子是安生立命之所,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确实是这样的,租的房子随时都有搬家的可能,好的位置好的房子供不应求,随时涨价的租金让人苦恼。住是在深圳一个最大的难题,有时候在纠结环境位置,还有价格。想想,自己是不太挑剔的,在沙头角住陈旧的小区,连简装都谈不上,只刷了一个墙,什么都没有。住在八楼,没有电梯,每天上上下下,很热的天,没有空调,简单的木板床就这样睡了三年多,之前觉得住的地方只是宿舍,所以没有去整理,看起来十分凌乱,反观室友姐姐的房间却很温馨,小到开关上都装饰的很精致,还铺上了地板胶,豪华升级版的床。其实现在想想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改变不了事实可以试着接纳它,当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之后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随之就会做出不一样的行动。比如把宿舍好好装饰一下,最起码住的舒服,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可以带给自己美好。虽然住的小区有些破旧,但是地理位置很好,靠近海边,每天下班了就可以去海边散步锻炼身体,早上也可以晨练,风景是很好的,三年的时间没有好好与周边的环境相处,没有与自己相处,每次只是看到不好的地方,比如没有电梯,比如很陈旧。虽然有些不完美的地方,可是不失为居住的一片静土,很安静,上班走五分钟就到了。其实房子的舒适度是和空间密切相关的,空间够大,东西够放才会觉得舒适,如果反之很狭小很密闭则会让人觉得很压抑。
对于下一个住处,我会好好用心布置,东西好好规整。首先,会买一个书柜,把这些年所买的书摆放整齐。然后,我会把房间整理干净,尽量利用空间布局。最后,会买些小花小草,让屋子充满植物的馨香。实际上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选择,做与不做还是自己的选择。选择是自己的,不是他人所给予的!选择温馨,舒适自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