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表扬孩子取得好成绩是有益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只有运用适度而且让孩子们感到的确值得,表扬才会有益。假如某位家长或老师滥用表扬,以至于让孩子们产生自己做某件事情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这样的错觉,那么孩子便不会对活动本身产生乐趣。同样,假如将表扬的重点放在竞争上——既做得要比班上大部分孩子好,孩子们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赢过他人而不是做好某事,结果导致他们不会喜欢所做的事情。
当表扬针对的是儿童的努力而不是天赋或能力时,它所产生的作用最大!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们在从事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付出了努力,并因此受到了表扬,他们就会从中汲取一条重要的教训:“当情况变得棘手时,我会努力,因为只要努力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孩子才能自发性的通过努力的方式去做好某件事,而不是遇到困难时无所适从,容易受到挫折。但是,假如他们因为聪明而受到表扬,那么一旦出现失败的情形,他们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聪明。”这样可能会导致破坏性结果。
所以,同样是表扬,表扬的重点在哪里,表扬的程度如何,会让孩子养成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对孩子日后的行为产生莫大的影响。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成人的行为之中。有研究表明,假如人们在外部理由很少的情况下实际从事了一项单调乏味的活动,与存在大量外部理由的情况相比,他会认为这项活动更有乐趣。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去做某项工作,宁愿得到较少的报酬而不是较高的报酬。人们当然希望得到较高的报酬,而且为了较高的报酬他们往往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但是,假如人们从事一项工作得到的报酬较少,而且他们又仍然同意去做这项工作,工作的单调乏味和较低的报酬之间就会出现失调。为减少这种失调,他们就会认为工作本身具有一些良好的特征,因此,与薪水较高的情况相比,在薪水较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喜欢工作本身的一些技巧。这种现象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背出乘法表,然后对他奖赏:贴金星、表扬、给高分、送小礼物等等,都是很好的外部理由。如果得到奖赏后很长时间不能得到新的奖赏,孩子仍会去背诵乘法表吗?换句话说,较高的奖赏能够使他对任务产生兴趣吗?我对此很怀疑。但是假如外部奖励不是太高,孩子就会对进行数学练习做出自己的辩护,他甚至可能将它视为游戏。简单的说,他可能在放学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在没有任何奖赏的情况下,继续记忆乘法表。
我想说的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提供大量的外部理由,可能会抑制有助于兴趣增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