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文学类书籍很少,也不太知道如何阅读,只能选取有感触的片段分享啦~
但丁说:“在任何行动中,行动的那个人的最初意图就是要展示他个人的形象。”
【理解】我们可以思考下自己想留给别人的印象,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
通过行动,人走出日常生活的重复性世界,在这一重复性世界中,人人相似;通过行动,人与他人区分开来,成为个体。
【理解】刚生下来的时候,都差不多,往后的行动才让你变成了唯一的你。
乔伊斯分析的是比普鲁斯特的“失去的时间”更难以把握的东西:现在时刻。看上去好像没有比现在时刻更明显、更可感知、更可触及的东西了。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抓住现在时刻。生活的所有悲哀就在这一点上。就在那么一秒钟内,我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嗅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记录下一大堆事件,同时有一连串的感觉与想法穿过我们的脑子。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接下来的瞬间马上就被遗忘了。而乔伊斯伟大的显微镜会将这一转瞬即逝的时间定住,抓住并让我们看到它。但是,对自我的探索又一次以悖论告终:观察自我的显微镜的倍数越大,自我以及它的惟一性就离我们越远:在乔伊斯的显微镜下,灵魂被分解成原子,我们人人相同。
【理解】人根本上都是相同的。现在到底有多长,之前看书上说好像是3秒。3秒秒后现在变成了过去。
贡布罗维奇有一个既荒唐又天才的想法。他说,我们每个人自我的重量取决于地球上人口的数量。所以德谟克利特相当于人类四亿分之一的重量,勃拉姆斯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的重量;贡布罗维奇本人则相当于二十亿分之一的重量。从这一算术角度来看,普鲁斯特笔下的无限世界的重量,一个自我的重量,一个自我的内心生活的重量,变得越来越轻了。
【理解】那我就是70亿分之一的重量,那得有多轻?
我也想到每天在公路上发生的大量的死亡现象,那是一种既可怕又平凡的死亡。既不像癌症,也不像艾滋病,不是大自然造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那是一种几乎自愿的死亡。为什么这种死亡不让我们触目惊心,不搅乱我们的生活,不驱使我们去进行重大的改革?不,它不让我们触目惊心,因为跟帕斯诺夫一样,我们都极少有现实感,这躲在一辆漂亮汽车的面具之后的死亡在超现实的象征之屋内代表的,其实是生活。
【理解】生活处处有惊喜,也有惊吓。就像快乐和痛苦,总是并存着。
伟大的捷克诗人扬·斯卡采尔:
诗人没有创造出诗
诗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很久以来它就在那里
诗人只是将它发现。
【理解】不是创造,只是发现。
词汇丰富本身并非一种价值:在海明威那里,是对词汇的限用,在同一段落中对一些词的使用,才使他的风格具有了韵律与美感。
【理解】很多名言名句,都是小学生都能看懂的至理名言。
帕斯卡说过:“当这一段文字中出现了重复的字词,尝试着去修改,却发觉他们是那么恰当,一旦改动,文字的意思就会改变,那就必须将他们留下,那是用词恰当的标志。”
【理解】不要为了追求不同而不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每一个词都有它特有的含义,从语义上说,它是无法取代的。
【理解】不是所有词都可以替换的。
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能性:讲述一个故事,菲尔丁。描写一个故事,福楼拜。思考一个故事,穆齐尔。
【理解】根据需求,可以看看他们仨的书。
“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冲向空无一人的街道,手臂与腿呈o型,然后又在轰隆声中沿着笔直的大道骑了上来,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个孩子,一面嚎叫,一面认为他的嚎叫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的严肃神情。”
——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
【理解】不要总以为小孩在开玩笑,他们是认真的。
老学者在观察这群喧闹的年轻人,他突然明白在这大厅之中他是唯一拥有自由的人,因为他已经上了年纪,只有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才可能对身边的人,对公众,对未来无所顾虑。他只和即将来临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他用不着讨好死神,他可以说他喜欢说的东西,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生活在别处》
【理解】无牵无挂的生活,没什么可值得羡慕的。
我一想到生活,眼中就充满了泪水。生活今天已只存在于一些仅靠温情支撑着的琐碎的小事中。
【理解】那一点点的温情的碎片,拼起来就是生活中的美好,要学会感恩,因为它来之不易。
抒情是坦诚相见的主观性表达,史诗源自意欲把握世界的客观性的激情。
黑格尔,《美学》
【理解】抒情更真实无功利心。
抒情性是一种痴醉,人之所以痴醉,是为了跟世界更容易地混为一体,革命不希望被研究、被观察,他只想人们与它形成一体,从这一意义上看,它是抒情的,而且抒情性对它来说是必要的。
——《生活在别处》
【理解】想要人们或者世界跟你融为一体?就要抒情。
我对这个被铺天盖地的思想掩盖,而对作品本身漠然的时代感到绝望。
【理解】大家都在发声,表达自己的看法,没人关注事件本身,没人关注事实。
一个人的私生活与他的脸不属于公众。
——莫泊桑
【理解】说的是小说家普遍的态度。想到现在的小鲜肉,完全相反。
捉弄,一种不把世界当回事的积极方式。
【理解】捉弄,就是开玩笑吧,生活就改充满玩笑。
在写作的过程中,托尔斯泰聆听了一种与他个人的道德信念不同的声音。他聆听了我愿意称之为小说的智慧的东西。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一高于个人的智慧,因此伟大的小说总是比它们的作者聪明一些,那些比它们的作品更聪明的小说家应该改行。
【理解】灵感是挡不住的,必须顺着它,听它的。
我喜欢想象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而来到这世界上的。
【理解】说得好美好。
莱布尼茨著名的话:nihil est sine ratione。即没有一件存在着的事物是没有理由的。
【理解】存在即合理,算是安慰自己的话吗?
所有的传记都是这么写出来的。生活好像是一系列原因,结果,失败与成功的明亮轨迹,而人,用急迫的眼光紧紧盯着他行为的因果之链,更加快了,他的疯狂之旅奔向死亡。
【理解】哪有那么多因果关系,就是不小心就这样了。
可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理解】即便知道思考可能没有结果,也该去想啊…
在小说家与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和平的。那些人从未听到过上帝的笑声,坚信真理是清晰的,认为所有人都必须想同样的事情,而且他们本人完全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但是,正是在失去对真理的确信以及与他人的一致的情况下,人才成为个体。
【理解】拥有批判性思维,人才成为个体。
愚蠢,被视为只是缺少知识,是一个可以经过教育而改正的缺点。但在福楼拜的小说中,愚蠢是与人类存在不可分离的一个范畴。
【理解】愚蠢是与生俱来的,不因知识增加而改变,那怎么办…
愚蠢面对科学、技术、进步,现代性并不遁去,相反,它水涨船高地随着进步一起进步!
—福楼拜
【理解】看得越多,越会感受到自己的愚蠢。如果不觉得自己蠢,就是看得太少。
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媚俗,就是与艺术为敌的一只三头怪兽。
【理解】我们要做乐观的,开放的,接地气的人,这样的人最接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