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76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猜疑”这个概念?
猜疑是各种不确切的信号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中汇聚而成的疑惑。它有时可以济事和成事,有时候可以误事和坏事。对某些难以把握的事情有一点猜疑之心,使自己对生活中某些不测之灾早有准备,常能避免一些盲目的蛮干和贸然行止。但如果过于敏感,草木皆兵,怀疑了许多本不该怀疑的人和事,也相信了许多本不该相信的人和事,把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绝对了,就陷入了一种心理误区,陷入这些误区也很有可能陷入人生败局之中。查理芒格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打磨一下“猜疑”的概念,保持警惕。
什么是猜疑?
百科上的定义为:没有根据的猜测怀疑。
人为什么会生出猜疑之心呢?
疑心重的人,大多由于其生理机制没有健康正常地发展,没有乐观通达的处世态度和坚强的自信心理,忧心忡忡,经常处在自我封闭状态。他不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个性世界,总是用一己的狭隘偏见为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甚至以为人人都像他一样地思考,一样地见解。他们都有很强的自我牵连倾向,就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
关于猜疑,有个经典的寓言。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了。
我们是如何被“猜疑”影响的?
这里可以用《三体》作者刘慈欣原创的概念来说明,即“猜疑链”。
在末日之战里,人类战败后,一共有7艘战舰逃出来了。
这7艘战舰分成了两拨,一拨是5艘,朝太阳系的一个方向飞,另外2艘朝另外一个方向飞。
“猜疑链”就在这7艘人类战舰之间爆发来了。
这7艘战舰知道,自己肯定是不能回太阳系了,因为你是军事目标,三体人第一个消灭你,地球呢,估计也早晚属于三体人了。所以眼前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太空里找一个新的行星扎根。这个未来听上去太渺茫了,但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到宇宙里去安家,这个任务一设定,就马上出现了一个问题,燃料和飞船配件够不够。
那马上又出现一个特别邪恶,但是谁都会想到的办法,就是我可以从其他的飞船那抢,所有飞船的型号都是一样的,燃料和配件都通用。
但是,这个想法可能刚一升起来,马上就会被人的良知给压下去,因为这太反人性了,要是舰长下令杀害自己的同胞,以后他还怎么和整船的部下相处呢?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转折,只要是聪明人,他就会想,我只敢保证自己有良知,我怎么敢保证对方有良知呢?万一他突然下黑手了呢?那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这么一考虑问题,就从原来的我先动手的那种错事,变成一种特别理直气壮的主动自卫了。
同时,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推论,就是对方也明白这个道理吧,那他是不是也可能主动自卫啊,那我更应该自卫了吧。
所以就变成,我必须干掉他了。
这又升级了,但这个互相猜疑的链条还没有中断,对方也明白这个啊,那我就还得升级,变成干掉对方慢了都不行。
所以,这种主观恶意是不断在两边反射,而升级的过程。
整个过程,从开始思考到想明白动手,聪明人可能一分钟都不用。
这个就叫猜疑链,也是《三体》小说里原创的概念。意思就是两个原来并没有主观恶意的个体,只要有一方在想象里出现了一个小恶意,那就会被猜疑链快速放大。这个放大过程只有一个办法中断,就是某一方死了或者完全丧失威胁能力。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