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三年时光仿佛白驹过隙,从毕业时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沉稳老练,不得不说社会这个大熔炉的残酷之处,任你再天真活泼的小鱼,也会煮成“鸟生鱼汤”。
都说三年一小槛,五年就蜕变。毕业三年,你经历了什么?频繁跳槽还是从实习一直坚持到现在?是还如初出茅庐般的嫉恶如仇?还是已经被磨平了棱角对任何人都从善如流?
每个人也许都有怀才不遇的时刻。譬如不曾待见你的领导,譬如为公司付诸心血却不受重视,譬如你曾以为这就是一辈子的事业却在某个深夜毅然决然写下辞职报告。
依然记得当年毕业时领导的第一份工资,939块5毛1分,当时的心情相当复杂,若不是因为住在家中,恐怕很难养活自己。银行的一线是相当磨练人的地方。在这个业绩为王的行业,没有业绩意味着收入水平严重下滑,甚至会遭到淘汰。曾有位银行的领导这样说:如果你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那么银行是你奋斗的起点,几年的一线工作就意味着你的收入成倍的增长。如果你衣食无忧只想安慰度日呢,那还是不要在银行,因为这样的工作节奏会让你感觉度日如年,煎熬不堪。
都说“国”字当头无企业,我想这话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国企。奋斗精神,企业精神在这里荡然无存,了无生气,盈利指标相比资产量而言微乎其微,老板颐气指使,员工面无表情。冗长乏味的会议扑头盖脸,工作进度总结互相推诿。我想年轻人大多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氛围。长期沉溺在这样的环境,不主动的花,进步和学习几乎是零,只有机械的反复劳动。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道:大部分的工作其实对个人发展而言毫无意义,它只会逐渐降低你的智商,然后把你变成一个傻子。
不想用所谓具体的个体性太强的例子来举证,我只想说,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国企出身或有国企背景的人,成才率往往不高。而那些在民营企业或是自主创业的人,往往要比同龄人更出色。原因不外乎,作为民营企业的员工或者创业者,你往往要身兼数职,岗位要求和企业发展推着你往前走,而国企更多的是传帮带,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太少。
毕业三年,走过金融、地产。即将跨入媒体大门的我其实有些彷徨,一则我是门外汉靠自学成才,二是说到八面玲、珑察言观色的水平,我还远远不到及格线。
每条路都有泥泞,也有风光。重要的并不是那些发光闪亮的时刻,而是那些默不作声独自努力的时光。未来并不可怕,不必把三十岁当成洪水猛兽一般仿佛跨入这个坎便不再年轻,也大可不用着急去完成那些心灵鸡汤里所谓三十岁前不做一定后悔的事。
人生路漫,没有一蹴而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