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是人最重要的人性之一;合作,是战胜强大对手最好的方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的发展规律就是在竞争的过程中进行淘汰,谁适应环境,谁就生存。正因为存在这种竞争性,才会有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强者不屈服于环境、不屈服于规则,他们要改变环境,改变规则,所以才有黄巢的“他日我若为青帝,抱有桃花一处开”,也才有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他们打破了规则,并重新制定了规则,这就是强者,这就是竞争性对他们的塑造。
但是凡事都会有它前提和限制条件,竞争也不例外,即你凭什么去竞争。且既然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也就意味着竞争除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外,也会打击另一个人的能力,也会让另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窘迫,以至于让他成为“被淘汰者”。在这样前提下的竞争还有合作的机会吗,还是合作的竞争都是打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呢。
针对上述疑问,我的理解是竞争的前提是处于同个一水平。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竞争是在同等水平内的竞争,否则,面临你的只有持续不断的打击,你当然可以树立远大的目标,但是,你首先要超过你身边的人,就像在上学时,如果我们处于班级10名开外,我们的竞争目标就是超过并成为第10名,而不是直接成为第1名,当然,你如果是天才则不适用上述法则。
竞争,是最好的合作,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竞争,是竞争双方本身就想追求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你如果变强了,我也要变强。即竞争者都有一颗追求成长、追求变强的心,才会获得所谓的成长,否则,竞争,只会给一方带来压力。大学时期,你可以选择追剧,也可以选择锻炼身体,当然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学霸,或者参加社会实践等等。所以,在一个寝室的虽然是同班同学,但是每个人的追求却是不一样的。我的目标是读书,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所以对于爱玩游戏的室友就不会给我任何竞争压力,所以双方也不会产生竞争。但是,对于同样追求变强的室友,那么你的竞争压力就会产生,例如,你每天早晨6:30出去背单词,他6:00出去,那么为了证明自己是更强的你可能会选择5:30,在大学最疯狂的时期,我选择了凌晨4:30开始学习,读书,产生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不想落后任何一个人,只想超越,因为,我想证明我是更强的。但是,长期在这样充满压力的环境中肯定是不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我当时也很担心这一点,但是,竞争,是最好的合作,当我们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了之后,这种压力感就消失了,换句话说已经转化为了合作。你有提升能力的方式,很好,我也有,咱俩沟通一下,我们和外面的人再去竞争,这可能就是喜欢竞争的人的天性,认可对方,然后共同去挑战一个新的对手。且正因为竞争,才知道了各自的能力是什么,才会激发一种基于能力的互信。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竞争,是最好的合作。因为合作,才能竞争过更强的对手,但是合作的前提是各自对对方能力的认可,能力如何认可呢?答案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