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有个清晰的画面一直被定格。
一个头发凌乱的小女孩,孤孤单单的坐在门槛上,眼神呆滞,凝望着门前那条小路,像是在等待谁的晚归。
又或许,她是在害怕,怕路上突然出现个陌生人,一个对她有威胁的“坏人”,可能会将她带走,迫使她离开现在这个家。
她想,如果能早一点知道那个人来了,自己就可以躲藏起来,不让他们找到,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妈妈说,你要是不听话就让人把你接走!反正你是“捡”来的。
左右邻居说,你怎么还赖在我们这个地方,不回自己的家呢?
可家在哪儿呢?
她信以为真,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很害怕再次被人丢弃。于是乎,便开始拼命地讨好身边的每个人,包括最疼她的妈妈。
她乖得不像个小孩子,比同齡的孩子都要听话都要懂事。
可是,却偏偏天生体弱多病,给爸妈平添了许多的麻烦,每次看到爸妈因为她的病愁容满面,她就会非常的内疚。
她不想让爸妈失望,更不想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病而发愁,甚至是争吵。
也因此,生病的时候,她打针吃药从来都不哭闹,面对疼痛,她慢慢地学会了忍耐,学会了自我安慰,还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了照顾他人的感受,却独独忽略了自己。
时光荏苒,小女孩一天天长大了,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是一个被遗弃又让爸爸顺路“捡”回来的小孩,那只是大人们的一句玩笑话,仅此而已。
她的世界,突然崩塌了。#
那些年为了能留在这个家,所做的努力岂不是全都白费了么?那些年想尽办法极力讨好的人,现在看来全都面目狰狞;那些年无数次独自伤心落泪,又换来什么呀?
从前那个活泼可爱,像只麻雀似的整日叽叽喳喳的她,突然缄默了,不爱说话了。因为她不知道下一句听到的,是不是一句玩笑话,一句拿她开心的话。那些她没法迅速辩别真假的话,会让自己陷入尴尬,也许会让自己再次沦为大伙的笑柄。
爸妈说,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笨头笨脑不会说话了呢!她也不回答,她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很多年以后,她依旧不能轻易地张口说出心里真实的感受。
她开始变得爱哭,变得急躁,变得不再那么听话。她多想穿越回去,亲口告诉那个曾经懂事乖巧的孩子,不用害怕,没有人会把你接走,也没有人不要你!
可是,她找不到了,寻遍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却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偷偷地躲在被窝里无声啜泣的小女孩。
她不知道,其实她一直都住在自己的心里。心里受了伤的小女孩还会时常回来安慰她说,至少你现在不用担心会被人带到陌生的地方,至少你现在还有家人和小伙伴的陪伴,挺好!
是啊,挺好。
终于盼到和小伙伴们一起携手去上学,教室虽破旧,可是,透着淡淡墨香的新书本却让她爱不释手,她爱极了这种味道。
她爱上了读书,沉浸在书本中的她,是快乐的,没有人能打扰到她。
她开始寄情于学习,哪怕刮风下雨时路上的泥泞,常常让她想要偷懒、懈怠,可即便是生病,她也会咬牙坚持。
直到高考结束,她终于勇敢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去北京上学,离开父母、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家。
独自在异乡的她,会想家,想念爸爸妈妈,更怀念在她生病时,爸妈没日没夜的陪伴和照顾。
在通讯还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每个月她都会给爸妈写两三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现状。
偶尔会收到父亲的回信,都是以不识字的妈妈的口吻叙说的,每次读爸妈的信,她的心都在默默地流泪。
她终于明白了,她是父母亲珍爱的孩子。#
可是,父母亲这辈子大概都不会想到,当年他们那些轻飘飘的玩笑话,给她留下了的心理阴影,困扰了她许久。
她读了更多的书,也终于摆脱了那个魔咒:“我是个被捡来的小孩”。
此后经年,她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在心里与父母和解了。
她也在心里,用力地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孩,告诉她,#父母仍健在,你和我要做个快乐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