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①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来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④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⑤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B.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C.孔子对“风”的解释,说明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就足够了。

D.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因为人类社会的维持还要依靠良好的风俗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自然界中风使万物得以生存”作类比,引出了文章的话题;然后以孔子的《论语·颜渊》中的语段来说明风的含义。

B.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每个不同情状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C.文章二、三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了《诗经》之“风”的深刻内涵,并指出孔子编集《诗经》的意图。

D.文章语言通俗,论证层次清晰,全文运用比喻、举例、引用、正反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不用考虑。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人民自觉遵守,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肌体才能健康发展。

C.风俗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争斗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要彼此尊重,互相适应,就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所以各自风俗文化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 客

李德霞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爷爷再进门时,就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溜一圈,试试他割麦的本领,一点不孬。”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是今年不同,麦子黄了的时候,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小叔先是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两家的麦子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桶水,一会儿帮母亲烧个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了,老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麦子割倒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凑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另找一家雇主吧。”

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你家有难,工钱就先欠着……”

母亲一愣:“欠着?”

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

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

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这时,一旁的爷爷说话了,爷爷说:“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着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没人不给面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小麦客要走。母亲起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昨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

母亲捏着钱撵出门去,问遍了村里早起的人,都说麦客鸡叫头遍就结伴出了村,这会儿怕是到镇上的车站了。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第二年,麦客没来。

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小婶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也是快六十的老人了,母亲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母亲说:“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该是老婆孩子一大家了吧?”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工钱……”

前年,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看得老泪纵横。

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凑足一千,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是以母亲的名义……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题为“麦客”,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母亲,这是因为母亲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与麦客一样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B.作者不吝笔墨,介绍麦客的境遇是为与母亲的境遇互相补充,让情节发展更趋合理,展现了特定年代下中国传统的人性美、人情美。

C.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该视角能自由地展现事件的过程、人物的心理,还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更具客观性。

D.麦客家乡发生泥石流,母亲捐出了保存三十年的欠麦客的工钱给灾区人民,既出自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又源自欠麦客的钱无法归还等复杂情感。

5.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6.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渊,河东汾阴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本名道渊,避太祖①偏讳改。安都以彭城降虏②,亲族皆入北。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袁梁据石头,豫章王旋夜登西门遥呼渊,渊惊起,率军赴难,先至石头焚门攻战。事平。城门开,渊方得入见太祖,且喜且泣。

虏遣伪将薛道摽寇寿春,太祖以道操渊之亲近,敕齐郡太守刘怀慰曰:“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初,渊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长安杨氏。渊私遣购赎,梁州刺史崔慧景报渊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难。”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渊母南归事竟无实。永明元年,渊上表解职送貂蝉。诏曰:“远隔殊方,声问难审。渊忧迫之深,固辞朝列。昔东关旧典,犹通婚宦;况母出有差,音息时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后虏使至,上为渊致与母书。

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先是救羌虏桥不得入仗,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七年,以疾解职。归家,不能乘车,去车脚,使人舆之而去,为有司所纠,见原。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巴东王子响。子响军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世祖崩,朝廷虑虏南寇,假渊节,军主、本官如故。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未拜,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 列传第十一》)

(注)①太祖,此指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②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文中指北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B.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C.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D.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旧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更远的子侄辈;唐宋时始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偏讳,古代遇君主或尊长之名有两个字的,单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C.貂蝉,指貂尾和附蝉,是古代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为达官贵人的代称。

D.崩,周代称诸侯之死为崩,后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亦称;后专用以指称皇帝之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渊果断干练,深得重用。薛渊接受招抚,从北方潜逃来到南方,得到齐太祖赏识,受命带领部属在帐内警戒保卫,随同征战。

B.薛渊骁勇善战,立下军功。袁粲发难,薛渊夜中听到豫章王呼叫,领兵抢先赶至石头城下,焚烧城门,奋力攻战,平定了事态。

C.薛渊多方寻母,孝心可嘉。南投后,薛渊通过多种渠道想与母亲团聚而不得;后魏使到齐,皇上将他给母亲的信交由魏使带去。

D.薛渊行为不当,屡犯过错。薛渊随驾过乘虏桥,坏了仪卫不能入的规矩;回家,不能乘车,就去掉车轮,让人用车厢抬着他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2)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11.薛渊曾三次自请解职,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2.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的情状,又含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3.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表现自己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短促,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6)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目一新  推崇  投机取巧  粗放式

B.焕然一新  推崇  投机倒把  开放式

C.耳目一新  崇拜  投机倒把  粗放式

D.焕然一新  崇拜  投机取巧  开放式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提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六、语言表达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

19.某校园文学社编辑的诗集《小荷》初稿完成,想请张教授审阅,下面是一位同学代表文学社发给张教授的信件,信件在用词和得体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修改。

尊敬的张教授:

您好!我社的大作《小荷》初稿已经完成,现请您对稿件进行审阅,对整个诗集提出拙见,也请您将诗集中存在的错误务必改正,因为时间较紧,请您一定在五月一日前反馈意见。另外,我社将在五月五日举行诗歌研讨会,届时请您抽时间来看看。

20.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7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七、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先是准备东上泰山,做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改计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蜗牛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不禁绝望。于是悲愤交加,未迈出一步,竟郁郁而终。

也许蜗牛订立一个可行的计划,它已欣然到达;或者不只看重结果,只管砥砺前行,它也可收获沿途美景……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

C项,表意不完整,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是之一,还需要长期实践检验和民众普遍认可。社会风气是一部分,依据原文“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来看,还有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

故选C。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D项,“全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错误,原文中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A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不用考虑”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

B项,正确;

C项,“只要彼此尊重,互相适应,就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说法过于绝对;

D项,“风马牛不相及”解释错误,并没有风俗不同的意思。

故选B。


4.C

5.①麦客初来,母亲见他年龄小怀疑他能否割麦,心里讶异不满,见他割麦好后连声赞叹,心里很满意;②麦客见母亲家中有难处,拒绝另找雇主挣钱的建议,帮母亲割完麦子且没拿工钱,感动得母亲满眼泪水;③麦客再没回来拿工钱,母亲时时念叨,听说麦客家乡遭难,母亲担心得老泪纵横,捐出了当年银行里存的欠麦客的工钱。

6.①叙述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等;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如开篇母亲与爷爷的对话“爹,咋是个孩子啊”,麦客与母亲的对话“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等;③遣词用句准确,整体上形成了率真不做作的语言风格。听到小麦客明年来拿工钱,母亲“断然地”摇摇头,准确地展现了母亲的性格,与后文母亲将欠麦客的工钱全部捐出去相呼应,用词准确。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C项“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全文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来安排行文”,故选C。



7.C

8.D

9.A

10.⑴(太祖)让(刘怀慰)以薛渊的名义写信给薛道摽,表达收买他的意思,北魏得到这封信,果然召回薛道摽,派别的将领代替他。

⑵(刘超之)用睡觉的褥子夹藏十多种物品贿赂薛渊以脱身自逃,薛渊把他藏在军队中,被有司弹劾,(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11.①为到边境迎接母亲申请解职,被批准;②为寻母亲再次申请解职,未被批准;③因病解职,被批准。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听闻道摽不日来侵,其妻儿都在都城,和诸弟不会再都活命,像这类人,不能不多方干扰他,虏方纵不全信,也足以使豺狼们疑心。

“在”是动词作谓语,“都”是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B;

“无复”与“同生”是状中修饰关系,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周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称为“薨”。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薛渊接受招抚”错。原文“委身自结”,是主动投靠了太祖。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书,写信;购,收买;他将,别的将领。

(2)得分点:匿,藏;为……所,被;原,原谅。

11.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次,“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意思是,薛渊上表请求解职到界上迎母。被批准;

第二次,由“渊上表解职送貂蝉”“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可知,为寻母亲再次申请解职,未被批准;

第三次,由“七年,以疾解职。归家”可知,因病解职,被批准。

参考译文:

薛渊,河东汾阴人。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偏讳改成薛渊。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北虏,亲族人等都去了北土。太祖镇守淮阴时,薛渊逃来南方,主动投靠了太祖。作风果断干练有勇力。太祖命薛渊领部曲,在帐内备卫,跟从他去征伐。

袁粲占据石头时,豫章王萧嶷夜登西门遥呼薛渊,薛渊被惊起,率军队去解救,先到石头火烧城门攻打。事平后,城门开,薛渊才得以入宫见太祖,悲喜交集。

北虏派伪将薛道摽侵犯寿春,太祖因道摽是薛渊的亲近,敕令齐郡太守刘怀慰说:“听闻道摽不日来侵,其妻儿都在都城,和诸弟不会再都活命,像这类人,不能不多方干扰他,虏方纵不全信,也足以使豺狼们疑心。”命令伪造一封薛渊的书信给道摽,有套近乎的意思,虏方得到此信,果然追回道摽,改派别人代替他。

当时,薛渊南投,其母索氏不能逃离,改嫁长安杨氏,薛渊暗中派人去赎她,梁州刺史崔慧景报薛渊道:“索氏在界首,我已传信拘引,她已得解职。”薛渊上表请求解职到界上迎母。被批准。薛渊母亲南归的事后来竟未落实。永明元年(483)上表请求解职送貂蝉去。皇上下诏说:“远隔异地,传说不实。薛渊忧迫之深,坚决辞官。当年东关旧典,尚允许两国互通婚宦;况其母已获安定,时有消息传来,依照前例,不准申请,应将其上表压下,立即还他朝服。”后来北虏来使,皇上替薛渊写信给母亲。

皇上驾幸安乐寺,薛渊随驾乘着虏桥。此前朝廷曾有规定:羌虏桥具不得列入仪仗。被有关部门劾奏,免了他的官,又被原谅了。永明七年(489),因病辞职。回家时,不能乘车,去掉车轮,让人担架抬着他离去,又被有关部门检举,又被宽恕了。永明八年(490),任右将军、大司马,领兵讨伐巴东王萧子响。子响的大将刘超之被打得没办法,用被褥杂物十几种东西贿赂薛渊以求自逃,薛渊把他藏在军中,为有关部门检举出来,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世祖驾崩,朝廷怕北虏南侵,任命薛渊为假节,军主、本官如故。延兴元年(494),进号平北将军,未拜,亡故。


12.C

13.①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日,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错误,尾联“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故选C。

1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指出颔联所写的意象。“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意思是“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等景物。

然后分析所用技巧。颔联是写景,所以可以从描写的技巧方面分析。前一句“残阳初过雨”是眼中所见,是视觉效果,后一句“何地不鸣蝉”是耳中所闻,是听觉效果,前后两句视听结合。

最后分析画面特点。颔联前一句呈现的是雨后残阳,这是静态画面,后一句是写处处鸣蝉,这是动态画面,这两句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1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词有:携、稠、吠、摧、胥、尊、酹。


15.A

16.B

17.A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

推崇:十分推重崇敬。崇拜:一指尊重敬佩,二指尊重拜授,三指尊崇奉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本语境中搭配对象是“工匠精神”,故应选用“推崇”。

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

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放式: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代常见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性格开放等。修饰市场环境发展,选用“粗放式”。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根据对例句语句的辨析,共有两处问题。

一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故排除C;

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排除A;

D项,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逻辑,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括号前边是名词短语,所以,所填的句子的开始应该是谓语开始,故排除BD。

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要解决这种情况,要说全社会应该怎么做,所以应填“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故排除C。

故选A。

18.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填空的语言连贯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先对所给文段进行浏览,然后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根据前后文文意准确填写,注意关联复句和句式的特点。本题中第一处根据后文文意,“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前面空应该填“机器人取代医生做手术”。第二处根据后文文意是说手术机器人要过:“费用关”“心理关”。第三处根据后文文句“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此处应该填患者担忧安全的问题。总之,考生要注意前后文文意的把握。

【点睛】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19.(1)“大作”应改为“新作”;(2)“拙见”应改为“卓见”或“宝贵意见”;(3)“务必改正”应改为“指出并改正”或“改正”;(4)“一定”应改为“尽量”;(5)“抽时间来看看”应改为“拨冗参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我社的大作《小荷》初稿已经完成”中的“大作”使用错误,“大作”是敬辞,用来称别人的作品,此处可改成“新作”;

(2)“对整个诗集提出拙见”中的“拙见”使用错误,“拙见”是谦辞,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此处可改成“宝贵意见”;

(3)“也请您将诗集中存在的错误务必改正”中的“务必”使用错误,“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用在此处语气太强硬,不够谦逊、礼貌,此处可将“务必”删除;

(4)“请您一定在五月一日前反馈意见”中的“一定”语气太强硬,此处可改为“尽量”;

(5)“届时请您抽时间来看看”中的“抽时间来看看”太口语化,语体风格不符,可将其改成“拨冗参加”。

2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