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越享生活馆
Part1 关键词:独处、自省、阔达
我们为什么需要时间独处?曾经有一位朋友这么跟我说:“我不想看电影想哭时,还要强忍着泪水,通过各种打哈欠,假笑来掩饰,这样的解释我感觉疲惫,感觉虚伪,我不想发呆的时候还要注意别人的态度,生怕自己的冷漠造成隔阂。我就是想做一个傻子,想把极力掩饰的脆弱暴露出来,我想看看我究竟是谁,我想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而独处则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屏蔽了社会,屏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屏蔽了道德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彻底地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越来越多心理机构在提到减压方法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提到独处,给自己一个与自己交流的空间,隔绝掉外界的一切人和事。在这个独处的空间里,我们充分的发泄,经历情绪的起承转合,再到完成自我平静,压力随着独处时间被悄然带走。
当代人身份标签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增加,以及交通通讯方式的便捷,再加上我们的忽视个体私人空间的文化传统的集体无意识影响,会让社会和家庭的事务挤占掉更多的个人空间,所以独处的减压之道的流行,不过是当代人对个人空间需要的市场反应。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独处来减压,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与人打交道,社交性质更多,那你可能需要时间去独处。而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面对机器,那么闲暇的时候和朋友小聚反而可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说白了,我们需要不同的方式来调节我们的生活。你很难想象一个面对了一天电脑的程序员,整天没说一句话,然后你告诉她,工作累了你需要一点时间独处,他心里肯定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我都独处一天了,现在就想找个人吐槽下今天出现的那个难缠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独处时间需求的一个最佳剂量,因人而异。哈佛幸福公开课里面提到,每个人的自我唤醒水平不一样,而大家需要的最佳唤醒水平却是差不多的。那么自我唤醒水平高的人就更喜欢独处,他们需要更多的独处时间,他们性格偏内向,能够自娱自乐,能够在冥想自省中,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成长,而自我唤醒水平低的人,他们更喜欢热闹,因为他们不够敏感,独处对他们来说体验不到太多的内容,冥想自省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太受用,但他们性格偏外向,更能够从和他人交往中收获成长。
所以说,是否需要独处空间,需要多长时间的独处,这都得问我们自己的心了。
就我个人看来,独处的意义在于更好的认识自己,体察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在与外界交流时,我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圆滑处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所以我们很难真正的做自己。
在独处的时间里,我可以利用练习冥想,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不受外部的干扰,与自己的内在交流,真正的沉下心来,享受当下。看一本书,写一点文字,听听歌,听听课。甚至锻炼,跑步。关掉手机,感觉太好。在独处中触碰到那个最真实的“我”,而不是漂浮在半空中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也越来越看不懂的“我”,只有独处,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其次,与人相处其实是一个很耗费精力的过程,会感到疲惫,而只有通过独处,我们才能一点点的修复。
如果你也认为自己需要独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负面情绪,提升对自我的认知,那不如就从一次简单的冥想练习开始,让自己开始试着享受独处的时光吧!我记得,冥想我已经推荐了不下二十次了吧。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书籍
Part2 ✨ 每日复盘、不断精进 ✨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越越安。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红心,即可收藏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