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以前的成绩,现在想来,一肚子苦水,与父母的争执也是家常便饭。而我妈恰恰是那种容易“上火”的人,在儿时一考完试,考得好也就罢了,考得差便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说啊!还常常离不开一句话,也是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也是让普天下做子女的最头疼的一句话:“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你这样?同样是在上学,同样是一节课,同样是一次考试,为什么别人考得好?你就考不好!”这话一听第一反应,一个头两个大,我也是随我妈的那类人,底线低,爱顶嘴,接下来就是“两块石头”摩擦火花,要么唇枪舌剑,要么赤手搏拳,最后一定是我妈赢了,一听到要烧我试卷,我也只能灰溜溜地求饶了,还要写保证书,下次无论如何一定要考好。
还有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一定经历过这样惨绝人寰的事儿。大过年的,好不容易,亲戚们凑到一起吃顿饭,还总是绕不开学习的事儿,说到学习自然也离不开寒假前的一次期末考了,原本可以是其乐融融的氛围,偏偏这些自以为是的家长们非要坐一起叽叽歪歪地聊起孩子的成绩。A妈问B妈:“嘿,你们家宝贝这次考得怎么样啊?B说:“不好,语文只考了95,数学考了99,英语考了98,没满分啊!”A说:“这还不好啊?其实内心在想,真是够虚伪的,赤裸裸地炫耀,考得那么好还不满意!”可一想到自己家孩子不争气,面子上挂不住,还假门儿地虚心讨教他们家孩子的学习方法。我就是其中一员,接受大家嘲笑般地洗礼,很无奈,只怪年纪太小,没有反驳的能力,家长说什么也便是什么!就这样,悲哀地活成了自卑,我挣扎过,咆哮过,也奏效过。后来,明白要改变现实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好好读书,硬生生地读成了应试的产物,活在一直灌输“成绩最大”的思想中,变成了父母期望的样子,成了所谓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自己早已不是本我了,而是父母的附属品、傀儡。如果是那样真的很可悲!
试问:成绩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比人品重要?有些人则认为这是肯定的,这种以成绩来判定别人的思想早已根生蒂固了。原本踏实本分的孩子在有了成绩盲目攀比后,还能回到最初的模样吗?答案显然不能,作弊是关于诚信的问题,在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有着竞争力的人才,不会做人,注定被淘汰。而会考试的是机器。
成长必不可少地就是学生的成绩,我觉得这还是外在的,不能将应试教育所学的东西作为终极目标,只要有颗爱学习的心,可就有一类人原本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去学习,对于这样的做家长的也不能一味地强制他们,做长辈的要循循善诱,慢慢地发现他们的天赋特长,毕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复制!
父母们存在的那类想法,对于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这是错误的。首先,我认为父母应该从孩子的人格出发,学会尊重他,如果没有,总有一天会发现他的孩子不会如何尊重他,那么这原因便是父母在无形中教给孩子的。愚昧的父母估计还会认为是孩子的错吧,就这样恶性循环,家庭教育必定导致失败。第二,多次考不好,父母缺乏的是鼓励,一味地责罚,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学习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本来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在父母一次次无意识地打击下,悲剧地酿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甚至极端的会走上抑郁,想不开的会选择自尽。第三,父母只注重结果,常常忽略孩子破茧重蝶地过程。也因为这样子女和父母无从沟通,代沟愈演愈烈。
最后,从情感上来说,父母与孩子是血溶于水,没有隔夜仇,有时呢,父母也应该换一种观念来思考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教孩子怎样做人,而不是总是逼着孩子追求班级的名列前茅,使自己如何在其他家长面前多么有光,而恰恰有时候害了孩子,还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这孩子得有多冤哪!多理解,多沟通,作为子女的,要敞开心扉主动地去找父母谈心,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爱的方式和望子成龙的心情急切了些。
时不我待,父母也渐渐地老了,懂事的我们也应该要学会为他们分担,同时也别忘了自己追求的梦想,勿忘初心。成绩固然重要,但绝非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最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看问题的角度。成长的意义在于我们是否真正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