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在唐宋时期一直将中国作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那为何面对一直弱化军事力量的宋朝,日本选择相敬如宾;但面对横扫亚欧大陆不可一世的元朝虎狼之师,日本却选择正面挑战、顽强抵抗?
难道是因为日本对宋朝的极度崇拜和不舍之情?其实不尽然,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过利益二字。
「宋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谈起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便浮现在脑海中,似乎他对军队的顾忌、这种“重文抑武”的决定就预示着宋朝绵延数百年的战事。在中国历史上,金朝创“靖康之变”而灭北宋,南宋则更不必说,崖山一战宋朝覆灭。这样看似一个在军事上不堪一击的宋朝为何对日本而言却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呢?
首先在军事上,因为这种“重文抑武”的宋朝国策给了日本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自唐朝以来,日本无数派遣而来的遣唐使都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强大,承认中国的大国、强国身份既可以给足中国面子还能从中国学习很多先进的事物,这对日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在经济文化上,日本从中国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对宋朝自身而言,少了唐朝人身上的那些“胡人”情怀,爱好和平的性格决定了宋朝不会主动地去扩张和讨伐,而是将更多的热情放在提高生活水平以及精神境界上面。因此,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繁荣的城市景象,经济和文化在充分汲取唐朝保留下来的优势之后在宋朝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比如,宋朝平民毕昇所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文字印刷效率,更加快速地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集其毕生之所见,结合自身丰富的阅历以及中国流传的各种珍贵资料攥写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式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宋朝出现了用于流通的纸币交子,极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中国可用于军事的火药、火器开启了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化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便深受影响,获益颇丰。而且,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文学,对日本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都具有极大作用,无数日本僧侣及文学家、艺术家都以学习中国文化、欣赏和模仿像苏东坡这样的中国文豪的著作为荣。日本对宋朝的文化是十分推崇和敬佩的,这毋庸置疑。
宋朝历史上的军事将领有很多:岳飞、韩世忠、梁红玉、潘美、狄青……这些耳熟能详的爱国将领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日本一直不敢侵犯有他们的因素吗?肯定有,但因为宋朝的国策国情决定了这些爱国将领的主要职责是保家卫国、是击退强敌而不是侵略他国,因此日本也不会轻易主动侵犯宋朝。
宋朝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因此为了利益二字,日本对宋朝始终相敬如宾。
「生死存亡,背水一战」
说起元朝,必然联想到两个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他一生都在奉行的掠夺政策成为了他开疆扩土的动力,也成为后来开创元朝的忽必烈所继承的核心思想。先来看一下元朝时期的国家版图。
是的,如果说宋朝一直在为保卫自己的领土而战斗,那元朝则正好相反,一直都在为扩张疆土而战斗。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从公元1218年开始在短短20年之内接连消灭西辽、西夏和金朝,并在公元1279年由忽必烈开创的元朝为宋朝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游牧民族出身的蒙古虎狼之师,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凡遇抵抗便会屠城,这样如狼似虎的野蛮令当时的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和惧怕,对于日本来说也是如此。
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元朝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一脉相承的唐宋文化那般深厚,在面对忽必烈要求“和好”(其实就是要求日本称臣)的情况下,日本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过:
1.如果向元朝称臣,必然需要全盘接受来自元朝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造”,即使元朝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日本还不得不上贡,这样会造成日本人民的负担,但拒绝上贡将会遭来杀身之祸。
2.若称臣,则平等互惠的经济、政治等权利将荡然无存,日本将一直处于恐惧和压迫之下,这对日本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极其不利;若称臣后再反抗,则在世界范围内会孤立无援,不仅被世人瞧不起,而且元朝出兵则出师有名,讨伐会对日本不利。
3.日本人民深受唐宋文化影响,对霸道横行的元朝本来就比较反感,若称臣则必将引起日本国内动乱,甚至会有起义之类的忧患产生,无疑加深日本国内的民族矛盾。
4.不称臣若双方开战:由于元朝军队的游牧背景,骑兵需要准备大量的粮食随行,但需要渡水因此补给必然不够充分快速;且元军不谙水性,在海上作战日本有绝对优势;即使登岸不熟悉山型也给日本带来优势。
从以上可能的几个方面,日本就不得不考虑到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宁愿背水一战。
元朝历史上一共对日本入侵了两次,而日本两次均选择正面对抗元朝的虎狼之师没有逃避,因此得以继续独立存在。
传说中是海上名为“神风”的台风帮助击退了强大的元朝进攻,这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使人信服:日本选择对抗元朝而礼遇宋朝根本上还是由于利益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