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那种很粘人的小女孩,不管是在什么场合,父母哪怕离开我几分钟去上个厕所,我都会不安、会焦虑。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因为我的家周围没多少邻居,离我家最近的也在好几百米外,而且,他家没有和我同龄的小女孩。所以,小时候的我,总是一个人玩,譬如一个人跳绳,放上两根高凳子,把松紧绳绕上,一个人,我也跳的很开心。而且,爸爸会给我做玩具,妈妈高兴时会边做饭边哼歌,这种时候,我往往会感到无以言喻的幸福。虽然,妈妈凶起来会打人,一根小条,“好疼”,我想跑,可是力气太小,一把被抓住,跑也跑不了。但是爸爸从没打过我,他只是一直在旁边看着,不会吱声。可是打过后,他们会安慰我,会给我讲他们那些所谓的“正确”的道理,我至今都不知道那些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上小学时,我成绩很好,所以,在老师眼中,我是个成绩优异,表现很好的三好学生;在外人眼里,我就是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乖巧听话,这就是我的标签;在父母眼中,我已经让他们省心不少,成绩好,听话,偶尔还是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但教一教总会好的;可是,在同学面前,我不是这样的,我很凶,是班里的“母老虎”,不能惹我,一旦惹我,我就会生气打人或是去告诉老师,而老师,往往站在我这边。生活是什么,我不知道,只是跟着父母的脚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上学,回家,然后循环,就这样而已。
10岁那年,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我的弟弟。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家伙时,他睡在母亲身边,睡得好甜。我知道母亲在看我,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盯着我看?弟弟出生了,家里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了。我有些失落,记得一个亲戚问我:“你觉得你妈对你好还是对你弟好?”我说,“你觉得呢?”她说:“我觉得你妈对你弟比对你好。”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她是在开玩笑逗我,我低下头,认真想。然后,母亲生气了,她有三、四天没和我说话,当我是空气那种,我听见她在一个人吃饭,可是没叫我,我也不敢出去。从那次起,我明白了,如果有人再问我,一定要回答,一样好,她对我俩都一样,不需要再思考了。
我开始学会了一个人早起做饭,即使刚开始会炒糊,可是做的已经越来越好。我学会了在下雨天不再等待,找个蹭伞的人走一截,然后淋着跑回去。我也开始照顾我的小弟弟,喂他吃饭,给他洗衣服,陪他玩。然后,我开始一个人扛着一大堆行李去住校,途中好几次,我都感觉要崩溃了,扛不动了,可是最后,我还是到达了学校。我开始一个人生活,周末回家。那一年,我1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增加,我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我渐渐习惯这种生活,没有家人陪伴,我也可以过的很好。
所以,大学的时候,我从一个南方小城,去了北方,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没有想像中的疲劳,满是新奇和未知。母亲从未给我打电话,所以我,在电话这头对她说:“以后,我一周一定给你打一次电话。”也许是因为不安,怕如果不打电话就真的会不怎么联系了。自此以后,一周一次,不会多也不会少。我很喜欢北方,喜欢那儿的环境,喜欢那儿的人们,我毕业以后想留在那儿。可是,电话这头,依旧是母亲的道理“你一个小姑娘,在那么远,人生地不熟,况且,我和你爸……”
我回来了,回到了南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离家不近,只是,比北方近。身边没有朋友,同学也已相距甚远。在这座城市里,我过着我的生活。今年国庆假的时候,和母亲通话,她问我:“这么长的假期,怎么不回家,在那儿干吗呀?”我竟不知怎么回答。
后来想想,“妈,我可能是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在外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