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6月21日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虽然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过后夜晚逐渐增长,白昼逐渐变短,阴长阳消,此时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此节气过后,正值三伏,盛夏,大多数人会有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心脑血管病人、泌尿系统病人,在此节气里应该注意加强身体保健。
入夏后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患有这些病症的人群应该按自己的病情积极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心宽喜乐,气和神悦,“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避免因情绪而气乱,诸阴气偷注驻。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3“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4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养生
1夏至艾灸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
夏至,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阳气达到顶峰,这时气候炎热,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开,选择此时在穴位上施灸,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舒经活络、温阳补元、祛除冬病根,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这个时节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夏至后,高温多雨,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最易生湿。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湿气重,会让人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一些体虚多病的人,比如容易反复发作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脾胃虚寒等,要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好好补养气血,增强体质。而“夏至”阳极一阴生,此时阳气已经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即将开始下降,阴气开始慢慢生长,如果我们不保护好身体的阳气就会损伤五脏六腑健康,所以夏至时节一定要艾灸,固护人体阳气,预防调理各类系统疾病。
2夏至饮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此外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最好要清淡不要太过油腻,也不要太过寒凉。因为冷食如果吃多了,寒气就会伤及脾胃。对于凉拌菜,就要特别注重入口食材的新鲜度,多进食一些苦或酸味的食物,增加食欲,调理肠胃。例如润肺去火的穿心莲和黄瓜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值得提的是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3夏至起居
晚睡早起合理午休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合理安排午休,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消除一天的酷热疲劳,最好的方法是洗温水澡。不仅可以“宣泄阳气”使皮肤清洁凉爽,还可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
4夏至运动
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精神上要注意调养。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