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正面管教》,读着读着,发觉能结合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代入一些,就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毕竟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能反过来证明理论。
每天就看一章,所以我预想每天就看到的内容写一点写一点。
第一次是在“樊登读书会”的APP里听了这本书,发现里面的观念很吸引人,后来就买回来了。买回之后,发现里面涉及一些阿德勒的内容,刚好那时候又看过《自卑与超越》,就更加来劲。再往后,又通过微信上认识的朋友(非常感谢他)认识了一位做“正面管教”培训的负责人,和前辈聊了聊,也提到了阿德勒,提到他的“个体发展心理学”,提到“人本主义”。这种种不免让人觉得,环环相扣,不知被什么引领到了这里。笑。
书摘
今天读的第一章——《正面的方法》。这一段基本是记录书里的内容,也是让自己刚好巩固记忆。
里面举了个例子,以一个孩子就早饭吃什么为题,看看在3种不同的家庭里会发生怎样不同的情节和后续的效果。
第一个家庭是“严厉型”——妈妈做好的饭孩子不吃。妈妈和孩子讲道理,说“这样才能吃饱”“非洲的孩子要饿死了”云云,然并卵。最后妈妈被激怒,打了孩子一巴掌。
第二个家庭是“娇纵型”——妈妈先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说吃A,做好了又要B,B刚好又要换C。只是吃个早饭,就让妈妈忙得团团转。
第三个家庭是“正面管教型”——妈妈给了孩子有限制的选择:“吃蒸鸡蛋还是煮鸡蛋?”(限制在“鸡蛋”里)。孩子选了“煮鸡蛋”,但吃了一口也不想吃了。妈妈说“好吧,我们没办法再把它变成蒸鸡蛋,那你出去玩吧,午饭时再见。”(这时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带来的后果)。而孩子并不会就这一次就立即意识到以后要好好吃饭,接下来他就会饿,饿了得不到想要的就会生气就会发脾气。
〔这段未完待续〕
我的体验
带的班级里有个男孩,聪明伶俐,却又调皮捣蛋。喜欢上课时手里拿着东西玩。我再说不听,多少也就一直放任他了。直到有一次,我没收了他的水杯还是什么,他又像以前一样站起来要抢。放以前,我最后都会给他,但这次没有,我宁可浪费了一点上课时间,也坚持没有归还。他的表情立马变了,确实分分钟就哭了出来。我当时脑子里就想着一句话“和善而坚定,和善而坚定”,只是明确地不算严厉地告诉他“说了下课给你就是下课”,之后任凭他闹,任凭他站在教室中间,我都视而不见,正常上课。他带着一副哭脸和我对峙了10分钟,看我真是狠下心了,才坐了回去。也是从这次起,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孩子真的是会看成人的反应,作为成人,需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并坚决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