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锦上添花,不会是雪中送炭。
各种奖项、评比、排名,使得好学生自信满满,而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慢半拍的孩子,有意无意地,被埋没,被看轻,他们自感屈辱,信心全无。
孩子在挣扎中期盼来自家庭的爱和鼓励。
作为父母,默默耕耘,做好幕后送炭人;陪伴孩子走过严冬,让TA有机会在生命的春天里花开烂漫。
《1》
琴声,时如丝雨,时如骇浪,不绝于耳。
俯瞰,绵绵春雨里,花蕾摇曳的香樟林,烘托着艺校的回廊。这是当年李云迪苦修钢琴的地方。
哦,又到春季才艺考!
八点不到,孩子们就静静地坐在回廊上,等待叫号。琴童们大半年的笑与泪,将在这里得到检验,获得一纸等级证书。
早上一边往天虹商场购物,一边翻看一篇微信文,《守着我的笨女儿,直到她花开烂漫》,作者是台大教授周志文。
我往购物车里放着黑提、啤梨;菜心苗、荷兰豆,眼睛却没能离开手机。
当我看到孩子的中学的成绩,红的多于蓝的;”高攀”不起学习好的同学;布置好的生日会,说好来参加的同学,竟然一个也没到;球儿打电话去请他们,得到的是不是借口的推辞。
我的泪腺瞬时决堤。
我分明感到了,抓着电话的球儿,哭着告白:你们明明答应我会来呀!她内心的无助和绝望。
以一个孩子对世界似是而非的理解,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竟然交不到一个朋友。
而这,仅仅因为球儿是每每擦着留级边儿的差生。
拿父亲的话说:好在球儿不是个脆弱的孩子,否则那样的气氛足以使孩子疯掉。
整篇文字,轻松里有着挥之不去的压抑和沉重,更诉说着作父母的内心煎熬和永不言弃。
无疑,球儿生在周志文这样的高知家庭里,是她的幸运;
加上些许的运气,她从一个一出生就慢的孩子,长成了最好的模样;在钢琴领域上下求索,把中学时代的屈辱一点一点地碾碎,让荣誉和成就塑造一个新的自我。
是的,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锦上添花,不会是雪中送炭。
那个送炭人,孩子惟一可指望的,是TA的父母亲人。
各种的奖项、评比、排名,使得好学生自信满满,而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慢半拍的孩子,有意无意地,被埋没,被看轻,他们自感屈辱,信心全无。
《2》
园丁懂得花的脾性,一颗种子,适合怎样酸碱度的土壤,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如何浇水、施肥、通风、间苗、移植……自萌芽到花开,无时无刻地被照拂,因花制宜地管理,倾注了园丁无尽的心血。
而作为父母,我们又能懂得孩子多少呢。
一个孩子走进你的生命,成为与你血脉相连、甚至是你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一粒种子。
你有准备、有能力让TA成长成为最好的模样,在适宜的时节花开烂漫吗?
人无完人,更没有完美的孩子;作为父母,该怎么气定神闲、举重若轻地当好孩子的送炭人呢?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尽人意,心里莫名地涌起焦虑的时候,别人会来一句:"莫急、莫急,静待花开"来宽慰你。
这个静待花开,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含义?
是金子自会发光,是璞玉不怕雕琢。
作为父母,在孩子花开之前,究竟怎么个静待法,才是科学的;等孩子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当父母的回想起来才是无愧无悔的?
甚至,父母之与孩子,有园丁对花儿了解的那么透彻吗?能管理得那么适时、得当吗?
是的,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锦上添花,不会是雪中送炭。
台湾如此,大陆更甚。
孩子的大幸运是,惟有父母,可作依托,可作为TA的送炭人。
在短期不可能有大改变的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在你庆幸有一个健全的孩子的同时,你要时时准备好,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好TA的幕后送炭人。
《3》
周教授的球儿是一个慢孩子,从出生就反应迟钝,甚至过年的鞭炮也影响不了她的酣睡,一度让妈妈怀疑她是不是聋了;到四五岁背诗歌,这首接到了那首去;磕磕碰碰背不出来,而两岁哭着鼻子,字还吐不清的妹妹却轻而易举接上去了。
父母知道她进好的小学只能垫底,所以送进一般的小学让她有居中的机会;因为成绩平平只好硬着头皮上音乐班,却时刻提心吊胆孩子会不会哪天练琴厌倦了,半路里再也不摸琴?而那时候再补文化课的话肯定就来不及了。
即使在音乐班,球儿的中学文化课依然老是擦着留级的边儿,好不容易升入高中,考大学却毫无希望。
峰回路转,毕业前夕教育部出台艺术生酌情入学的条例,球儿终于上了好大学的音乐系,尔后出国读硕士、全额奖学金读博士。
你看,球儿是多么幸运啊!
她的幸运,来自于她父母自她出生以来在提心吊胆中永不言弃,背诗歌、习钢琴、选适合孩子的学校;更时时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加以疏导和鼓励。
即使得到了一个不是那么灵光的孩子,我们也没有理由放弃她。
这使我想起了《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
刚出生的卡尔甚至算不上一个健全的婴儿,可是他的父亲硬是从胎教开始,从一出生开始,把他教导成了一个少年奇才,更成就了他乐观、好学的品性,文理兼通,著作等身,是德国一所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所以这个静待,里面大有学问。
对于有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的父母来说,你一边感恩上苍对你的仁慈,一边就要开始拿爱心和耐心,来培育这可爱的天使了。
“谢谢上天给我这么一个孩子,让我分享与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无论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仍然豁达。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恩赐。”
是的,孩子是上天的恩赐。做父母的有缘和他们成为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TA的痛苦将是你的痛苦,TA的欢乐将使你比TA自己更快乐。
孩子来了,心花怒放晋升为人父为人母的同时,也就开始考虑该给TA一个怎样丰富多彩的童年了,成就TA美好的人生了。
《4》
浓浓的爱,当以理性为基调,发现孩子的爱好、志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是父母当仁不让的职责。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初一和一个五年级的俩孩子。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且多才多艺、性格随和、开朗阳光。
从她的多次分享,我发现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成就了她的孩子们:这位妈妈在孩子才一两岁的时候,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跟着音乐的韵律跳舞,乐此不疲;便找来适合的音乐,自编舞蹈,和孩子一起跳。后来孩子自己要求报舞蹈班,并一直坚持到初中。
孩子喜欢绘画,妈妈也耐心教导,等到孩子特别想找老师学了,才去绘画班。
孩子以自身志趣为基础选择的兴趣班,即使和学科有冲突,会很累,TA也会自己调整好,有恒心坚持下来,不轻易放弃。
以为孩子还小,正好可以自己玩玩,于是扔给保姆,想着等孩子懂事了、上小学了再开始也不迟吧。其实润物无声的最佳启蒙教育,从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了。
父母以无尽的爱意和孩子相处,那比起别人带肯定是不一样的。
孩子虽小,TA的感知却是灵敏的。唯有父母亲人,会悉心了解、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并在最佳时间节点,对孩子的短板进行弥补。
《5》
前两天碰见带二孙的凯奶奶。她的大孙子凯凯已经是外国语的中学生了。
凯奶奶说孩子刚在最近的数学竞赛中得了头奖,其它学科也都十分优异。
凯奶奶是退休小学数学老师,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孙子自满月起,白天大都由她带。
她性格开朗、达观,尽管为儿孙操劳得忘记自我,七十多岁的人却像五十几岁的样子。她带出学霸孙的经验就是,婴幼儿时,多给孩子放音乐、读诗歌、讲优美的故事。
一学会说话、走路,就尽早把数字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跟娃娃唠叨灌输。数楼梯、数汽车、念车牌;搭积木、砌楼房;然后代入简单的加减运算。
这样,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比同龄的孩子灵光许多,别人指头也数不清,还一片迷糊的时候,他已经是十以内的加减运算都能脱口而出了。而这一切,都是在孩子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输入脑海的,未动纸笔,不成负担。
及至小学,凯凯已经遥遥领先;涉及一些奥数方面的逻辑思维,他也不在话下。
数学思维,是应该及早训练的;越早,越是在玩中建立的数学兴趣,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点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相反,如果家长因为自个儿数学不好,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了这些观念:咱们家数学都不咋地,你一定得好好学,加油学!
这些貌似给孩子鼓劲的话,其实是在做先入为主的否定:你的数学本来就不好的,遗传的。但是你一定得努力去改变这个事实啊。
孩子是敏感的,你在亲朋好友面前提起自己和孩子爸数学一般的时候,孩子就给自己做了数学也不好的定义。
前面那个凯奶奶,他孙子自豪地对班上羡慕他数学好的孩子说:我奶奶是数学老师;我爸妈数学都很棒!
你看,这种正面的思维模式,让孩子有一种信念:我数学好是应该的,我一家子数学都棒。在数学上,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优秀,那绝不止是分数高一点这么简单;更关系到从小到大,孩子自信心、人生观的树立这一极其重要的模块。
你不能改变大的竞争环境,你能做的,只能在自己的小环境里,为孩子树立我能行这样的信念。
《6》
目前的教育大环境,压给孩子极大的竞争负荷。
假如父母还拿自己读书时的经验来加到孩子身上,那些过时的东西,很可能耽误了孩子。
我们以自己那时候的经验,从初中甚至高中才知道读书的孩子,潜心攻读一两年,也很有可能上个重点高中、读个好大学。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家长觉得可以放心地让他们玩,等年龄大一些再学、再补课。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幼升小就竞争激烈,小升初都像你死我活了。
小学六年没有补习、没有接受一定强度、难度的作业训练,英语、数学没有进行专门的拓展、积累的话,一进初中,特别是进到好的中学,面对成倍增加的作业量,极快的讲课进度,孩子可能直接就懵圈。
待你缓过神来,赶紧补课,追上去已经困难重重。因为别人一直就在跑,你悠哉悠哉六年下来,已经落下了一大截。
自然,你没有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也没有多少时间管TA,六年来TA自己看书、思考,也不是没有收获;可是在比拼课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孩子要单打独斗拼到好成绩,无疑是困难重重。
这一大截,不止是知识方面的,还包括耐力、抗压、专注力、承受高强度学习方面的一些习惯。
况且,初中孩子刚进入青春敏感期,小学整个过程家长没有习惯给TA检查作业、督促学习的话,这会儿你要插手孩子的学习,TA基本不会听了。
你在一旁着急上火,TA却有自己的主意和老主张。
这么纠结几个来回,初二了。很快中学毕业。那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进职校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的投入,越早越有效。
《7》
自婴幼儿期,就以满满的爱来实施科学的启蒙教育的话,于无声处,孩子将有一个很好的开始。
语言启蒙、数学启蒙,这些在幼儿园、甚至入园前可以开始了。
那些英语特别棒的孩子,很多都是在幼儿园里就跟外教上绘本课的;
那些语文特别好的孩子,很多是一入小学就能自由阅读、每年读书量都在百本以上的。
孩子上初中了,才发现端倪,才下决心让孩子补课,实在是为时不早。
除非孩子发自内心地觉醒,就是那种”被点燃”,然后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业中,把攻克学业难题当成一种乐趣。
不然,只因父母意识到,再不加油就读不了高中,咱们赶紧地补课吧:上补习班、请家教。那效果真的很难说;这些突然增加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极度不适,明里不敢反抗,暗地里也消极怠工。
与小学家长就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给TA一定强度和压力,训练TA的学习效率,养成独立思考不畏难的习惯相比,初中,在孩子青春敏感期才开始抓TA的习惯和学习,通常会事倍功半。
家长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挫败感随之而来。
所以,从婴儿时期,就好好地陪伴孩子,给TA好的启蒙;
从幼儿园开始,就关注TA的行为、习惯养成,热心参与TA的园内活动,让TA信心满满;
适当接触一点奥数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对幼小衔接初中十分有利。
博览群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孩子的文科就不在话下。
养儿不易,成材更难。父母惟时时用心,像农夫种田一样不错过季节、农时,方能盼得好的收获。
周志文教授在接到笨女儿球儿的大学入学通知时,引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当时自己狂喜的心情。
一纸入学通知书,扫荡了自孩子出生以来,整整十八年,时时的提心吊胆、甚至忧心如焚。
面对一个慢孩子,漫长的六年中学生活摧残的不止是孩子的信心,煎熬的更是父母的身心。
一个球儿熬过了唯分数论中学阶段的严冬,走进以专业论的大学,得以深造,施展才华;
多少个似球儿一样,读书不那么灵光的孩子,被踩下去便再没有机会翻身,再也爬不起。一辈子背着自卑的阴影,做着可有可无的人。
是啊,若不在孩子临毕业,台湾当局公布艺术生酌情入学的文件,球儿,这个文化课可谓很差的钢琴生,或许就只能做一名售卖员、服务生;开一片小店度日了。哪里会有后来的博士生、钢琴教授啊!
你听,那或铿锵或低回的琴声;
那不仅凝聚着孩子的心血,更说明了父母的坚守;
弹琴锻炼的不止是孩子手指的灵巧,更能开发大脑、养成坚韧如一的品行。
愿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都有机会很好地施展天分;
当孩子在不同阶段、陷入各种困境的时候,当父母都能了然于心,默默充当孩子的送炭人。
愿天下父母捧在手心儿里的那颗种子,都被细心呵护、科学教养,都有机会花开烂漫。
惟有默默耕耘,你才有静待花开的底气。
P.S.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