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朋友的请假条写“我家在屈原故里秭归,我不回去,我担心我们村的龙舟赛会输”,多么霸气的请假条,更何况这还是个姑娘的请假条!回想一下,我也是有七八年没有看过家乡的龙舟赛了,瞬间被这句话带进儿时龙舟赛的回忆中去,心中也萌生了回家看“五龙”的念头。由于工作的一些因素,这个“五龙”如愿的回到了家中,体验了久违的“五龙”闹热。
今天是五月初四,正逢镇上赶集,今年的“五龙”就在今天开赛。记忆中的“五龙”都是初五举办,虽然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按正常应该是初五,应该不会仅仅是趁赶集吧!后来打听得知,今年的“五龙”并不是政府组织的,而是镇上的龙舟协会,以及镇上热爱“五龙节”的年轻人自主发起的,所以经费缺乏,物资不足,也就只好趁着赶集,把这场闹热给办了。
早上六点左右,被一条运载过路的龙舟锣鼓吵醒,我便没了睡意,轱辘的起了床。外面的山都被晨雾笼罩,温度也比较低,穿着T恤,怎一个冷字了得。
吃完早餐,雾渐消散,便出发去镇上看比赛,由于冷,于是加了一件长袖外套。走在路上,前面镇上就传来了礼炮声、锣鼓声、船队的叫号声“龙船下水兴得吼啊,呀吼,呀吼!”其实这个时候还比较早,只是有几条早一点的龙船下水热身,到了镇上河边,岸上还躺着几条“睡觉”的龙船,师傅们正在行祭拜礼,等待吉时下水。
回想起小时候,一年里除了春节外,“五龙”就是最热闹的节日了,那时候龙船比现在多,基本上每个比较大的村寨都有龙船,我们村也不例外。记忆犹新的是初中时候的某一年,自以为长大了的我们这一帮小屁孩,也趁着“五龙”前夕的练船时间,过了把船瘾。当年,练船的日子,每天都会有人大清早敲着锣,顺着寨子的“中轴马路”一路敲,一路叫“划船去了”。于是我就狼吞虎咽的把早饭灌进肚子,抢着把桨拿着,就跟着锣声去了。(当然划船的是父亲,而且当年都是各自家拿着各自家的桨,因为桨都是自己亲手做的,都有自己的记号或者名字)
上午快9点了,几条龙船也都相继下水了,比赛还没开始,河面上船波已经是一浪接一浪,每条龙船都挂“**村龙舟队”的大旗,船上的人员配备齐全,有“指头(领头)”、“艄工(掌艄)”、鼓手、锣手、扛旗、“打旗(拿着两面令旗,挥顿铿锵有力)”以及四十二个桨手,整一套人员,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锣鼓鸣一,令旗一打,众桨齐下,煞是威风!
众龙闹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话说回来,小时候喜欢“五龙节”,一是热闹,二是有大锅肉吃。从练船到比赛的这段时间,只要去帮忙(凑热闹),都可以混得一顿大锅肉吃,真的是“凑个热闹一声吼啊,该吃肉时就吃肉,风风火火赛龙舟啊”!其实我们这帮小屁孩,那时候作用也不小,这里报个信,那里搬点东西,拖船下水也出力,一样上船练练力,来年说不定就轮到我们这些“后生”比赛了。确实是练龙船“角生”从娃娃抓起!那一年,我也拿过桨,上过船,扎扎实实的划了几次,相当威风!当然比赛的时候,只能乖乖的当拉拉队和后勤了!可惜,记忆中我们村的龙船从服役到退役,只参加了大概三四年的龙船比赛,后来就因为老化,退役,直至化为尘土,护佑大地!从此我们村就再也没有龙船,也没有划龙船,我也很少看过镇上的龙舟比赛了。欣慰的是,当年我们村的龙船也是有着骄人战绩的!
今年的“五龙”,一共有9支队伍,2支红尾船,7支白尾船,只有两只船没有龙头龙尾造型,其他的船都有。(话说当年,参赛的龙船多达16只,比赛分两天进行,场面甚是壮观,而且船的造型简单,没有龙头,没有彩身,船尾是燕尾状,以船尾颜色作区分,主要有红色,白色,红蓝彩,红白彩等)
10点钟,雾云消散,蓝天显露,阳光普照,人山人海,气温升了,气氛也升了,比赛开始!此时,用这首词来形容这场景确实绝妙:
《减字花木兰.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其实,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们这里举办的“五龙节”的寓意。一位长辈说:“五龙节”在这个时候举行,是因为五月初五是龙的第一个生日,恰巧这个时候也是百姓刚刚插完秧的时候,大家为了乞求风调雨顺,于是举办节日,祭拜龙神。“五龙节”按历史渊源来说,确实应当属于端午纪念先人屈原,但我们这边的文化衍生来的更多的是祭拜龙神,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跟“五龙节”相辅的是,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六龙节”,一般是在六月初六,同样也是举行龙舟比赛,貌似是纪念龙神满月(具体传说还有待考证)。
看完了今天的龙舟比赛,怀念了曾经,也期待着这个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发扬,越办越好,把底蕴办的更深透,铭记我们都是辛勤祖先们的后代,对美好生活不失敬仰和追求!
201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