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支撑我每天中午吃完午饭骑十几分钟自行车去学校继续下午无聊课程的动力,是奶奶心情好时从口袋里掏出五毛或者一块钱的硬币,让我下午去买零食吃。那时,学校里的孩子都很馋学校门口小卖部里一毛钱一根的辣条,一毛钱两颗的糖果……甚至是一块钱一个的“大红包”——就是一个劣质的不透明红色塑料袋,里面随机塞一些小零食,小玩具,就跟买彩票一样惊险刺激。那些有钱买零食的日子都是色彩斑斓的,而没有钱,看着别人吃零食的日子都是晦暗,不见天日的,尤其是下午还有不喜欢的数学课,或者体育课又被占掉的时候,一下午我都是怏怏的。
最喜欢姑姑姑父回家吃饭,因为他们看见我吃完饭踟蹰着不肯去上学的时候,便会“自觉”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十元的“大票”,轻飘飘地递给我,让我去买点好吃的。而我会欣喜若狂地攥着“大款”,一下午我都是同学眼里最靓的仔。
后来年级升上去,中午回家吃饭占用时间比较长,爷奶给住在学校旁边的大伯说了,让我中午去他家吃饭,从此,我就过上了没有零食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大伯家电视机前面的抽屉里总有数不尽的硬币,于是,在同学眼里,我又变得富有了。
事情被揭穿的时候,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下午的课我也一切正常。但是晚上回去的那一顿暴揍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不想回忆,只想说,我爷当年,真是老当益壮啊……适巧我那远在上海的妈给我打电话,我奶又愤怒的将此事向我妈传达了一下。我抽噎着接过了电话,具体怎么说的我也记不太清了,总之以后再也没人提这事了,我也再也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再追忆到更小的时候,爹妈还是在上海,那年生日,爹妈不能回来,走之前给了我一些钱,具体多少不记得了,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巨款。当时年纪虽然小,还是有志气的,拿了钱只想买书,于是央求姑姑带我去镇上的新华书店,找我想要的《奥林匹斯神话》。
家里人对于我要看书的需求从来不吝啬,姑立刻骑上小电动带上我就去了镇上。可是到了书店,我一摸口袋,心就凉了半截,钱没了。街上的繁华瞬间褪了色,周围的高大建筑变成一个个可怕的怪物,嘲笑我的粗心大意。接下来无论姑姑怎么安慰我,我都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姑姑一直说,你去找书吧,姑姑给你买。我也还是提不起精神来,加上一连找了好几家书店,也没有找到我想看的书,心情就更加低落了。最后姑姑出钱买了另外一本寓言故事,心里却还是遗憾加失落。关于那本书,我以后再也没有去找过,也没有去看过,那是一辈子的遗憾,也是一辈子失望的开关。后来央视少儿频道出了一部关于奥林匹斯的动画,这段记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心头又泛起涟漪,匆匆换台,不再追忆。
还有一件关于妈妈给的钱的事。那是暑假,我和大姨一起去上海,回家的时候妈妈给了一些钱,让我买吃的。当年从上海到泰兴,再从泰兴回到村里,要转几次车。中途转车的时候,大姨发现钱不够了,于是跟我商量,让我把我妈给的钱拿出来买车票,等到家再把钱给我。可是当时我的眼光被车站卖的桶装泡面吸引了,说什么也不肯把钱拿出来,就要去买泡面。大姨急得不行,好说歹说我就是不听……
最后要讲的就是我自己辛苦攒的钱了。那得攒了有大半年吧,都是些零碎钱,一毛的,五毛的……一块的都很少。是同村的一个男孩诱惑我去镇上玩,当时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说,镇上的诱惑力不亚于现在的北上广深之于找工作的年轻小孩们。其实现在看来,也觉得当时怎么那么傻气,又那么土包子。我们一起到了镇上之后,他就不管我了,让我自己打车回去。打车,那时候的我连轿车都没见过几辆,车门、车窗都不会开,让我去打车,我第一时间捂紧了自己的小钱包。可是还是没办法,回家要紧,自己走回去又不认识路,还是打车靠谱。这一打车,花掉了我所有的积蓄……从此对那同村男孩就怀恨在心,见他一次追着他要一次钱,当然,人家从没还钱。直到现在,我回去的时候还要像祥林嫂那样念叨一句“那XX,还欠我钱呢”!
一晃过去十几年了,没有变的是对钱的执着和需求。午前和闺蜜聊天,抱怨钱怎么老不够用啊,每个月都要透支,工资根本就不够花。一瞬间觉得自己太悲哀了,从小到大,都在被金钱捆绑着,口中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在乎钱,可是实际上抱怨的都是,这个月钱又不够了,月底了又吃不上饭了,最近真的好穷啊……
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