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13岁就相识了,她们性格迥异,却成为了无话不说,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七月是我们常说的“乖乖女”,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秀,家庭幸福,成长的道路没有那么波澜壮阔,读书、上大学、谈恋爱,计划毕业后就结婚生小孩,过普普通通的平凡日子。她的生活范围很小,二十多年来都依然局限在家乡的小镇。
而安生则不同,她是浪迹天涯的人儿,尽管在我看来她多么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安放她疲惫的心。在七月乖乖上高中的时候,她去了职校。她可以理直气壮地走到男生面前。毫不脸红地问,“搞过对象没?”后来,她在酒吧里打工,认识了驻唱的吉他手,追随着她到了北京,住在破败的出租屋,差点被煤气熏死。再后来的她又四处流浪,在离家乡七千里之外的海上漂泊,在异国他乡做服务生,打各种零工。她的身上带着一股子江湖气和灵气,习得了“混吃混喝”的本事,比如,分文不出就可以喝到一瓶红酒。
她们如此不同,却成为了羁绊十几年的闺蜜,甚至声称“相爱”。尽管因为一个男人彼此相撕相杀,但她们依然是soulmate,彼此懂得。
一提到soulmate这个词,很多人或许想到的都是男女之间的灵魂伴侣。在没看电影之前,我也很奇怪,为什么翻译为这个词。但看完电影之后终于有了答案。她们就是灵魂伴侣,没有一个人比彼此更了解彼此。要不然,安生以七月的笔名写出的关于她们的故事《七月与安生》为什么如此真实,就像是七月自己写的。
最后的结局有两个,一个是安生写的书里的结局,七月不告而别,继续和安生交换人生,去过流浪的生活,另一个是现实的结局,七月大出血死去,27岁,留下了孩子给安生。
我比较喜欢第一个结局,我觉得七月这样的人最最渴望的就是她没有的那种生活,而她和安生在一起那么久的缘故或许也正因为她们彼此过着各自想要的生活。
最近常常看到一句话,“世界上总有一个人过着我们想要的生活”,而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我想我们一定非常想和他成为朋友。
异性之间的吸引有的是因为迥异,能够为我们打开新鲜的世界,拓宽人生体验,而朋友同样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七月和安生通过明信片交流的情节,当安生在世界各地流浪奔波,源源不断地分享新鲜有趣的见闻和感受时,七月的生活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她说“我这边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你走了,我的生活也变得无趣起来。我感觉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后来,当安生回来的时候,她们一起去上海旅行,安生的那股灵气和疯狂瞬间打破了七月的平凡生活,她们一起在城市里狂奔……
七月的外表是那么温和谦让隐忍,但内心深处也有一颗狂野、渴望流浪的心吧,而七月仿佛实现了她所有没有做到的事情。安生表面那么不羁,但是在七月的家里吃饭感觉那么安心,她是不是也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家呢?
人生总是很有限的,我们似乎总会缺失一些东西,而soulmate,或者说另一半会帮助我们变得完整。我们寻找朋友,寻找知己,也正是寻找我们的另一半。她们身上有我们喜欢的特质,为我们带来未曾有过的经历,她们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
我依稀记得初中的时候,作为一个很乖的好学生,我有时突然很羡慕我的同桌,她常常逃课,很聪明却不怎么爱学习,但是一用功成绩就会很好,她常常跟一帮男生在一起。在我还不知道QQ是什么的时候,她常常中午去网吧聊QQ。我们的关系还不错,她还邀请我到家里去玩,她觉得我是爱学习的孩子,借我一些书。后来,她就像安生一样,没有考上高中,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我们再没有联系。或许,我们的友情还没有达到soulmate的高度。抑或许,能够像影片中那样道路迥异仍然能够维持十多年的友情总是很难得的吧。
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想起很多很多的朋友,她们都与我很不同,却从来不妨碍我们互相懂得。相反,她们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愿我们都有几个“soulm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