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何帆大局观》解读经济趋势的一组文章,颇为受益。每天生活在两点一线间谈论着房子车子孩子的我们,有必要经常抬头审视一下我们身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抓住了“势”,才懂得如何“顺势而为”。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率不断放缓的时代,全球如此,中国亦如此。
首先,高速增长的经济本就不是常态,只有在起飞和赶超阶段才可能出现高速增长。过去30年就是中国经济起飞和赶超的阶段,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两个来源——劳动力数量和劳动生产率来看,都不太可能出现高速增长了。
一方面,劳动力数量较少。21世界全球人口规模将在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回落, 全球面临人口增长放缓,到2030年亚洲人口将出现负增长。人口减少带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化社会将加速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不会出现较大提升。中国已经过了落后赶超阶段,在生产技术上,依葫芦画瓢,以模仿为主的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技术前沿的差距缩小,赶超的难度加大。
经济发展带来产业结构变化
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快,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初级产品提升相对慢;服务业差异大,尤其传统服务业提升慢。各国发展服务业并不是为了促发展,而是为了保就业。
拼搏可能比不过拼爹
经济衰退的时代,就业率低,年轻一代是最受影响的。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在快乐教育背景下长大,很可能无法面对残酷的社会环境。
经济快速增长时,靠个人奋斗劳动所得可以远超靠继承所得的财富,所以拼搏胜过拼爹。经济衰退时代,靠个人劳动所得的财富少于靠继承所得,拼搏可能比不过拼爹。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里讲到,2030年80%私有财产将来自继承。
也许是以往很少关注宏观经济,初次读这几篇文章时,我是被深深地震撼了的,或者说刷新了我的很多认识。且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预测是否合理,但我们需要学会未雨绸缪。面对这样的时代,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保持一颗平常心
文中对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做了推算。要走出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12.5倍。有没有可能呢?作者认为是有可能的。
可以这样算:如果能保持4%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64年;如果保持3%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85年;如果保持2%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127年;如果保持1%的经济增长速度,则需要253年。
所以,作者认为: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复利,一年一年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只看一年的增长率高低没有意义,重要是看耐力,这场比赛不是跨栏,而是一场马拉松。
眼光不要盯着面前的跑道,要目视前方,调匀呼吸,保持好步伐的节奏,心中想着最终的目的地。生活在一个经济增长率放慢的时代,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平常心。
这段文字,给了我不少启发:
(一)财富积累过程中的平常心
作者的这段话其实也适用于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这让我想起了三个人,他们的财富积累过程,都可以从复利的角度来看看。
先说A,A在我老家——一个小县城做影碟批发生意,A和妻子都是敦厚淳朴的老实人。一个小店铺,夫妻俩每天守着,连除夕也不例外。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利润低、被大多数人看不上眼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小生意,夫妻俩用了十多年守出了几百万的收入。没有投机取巧的本事,也没有巧舌如簧的口才,靠的就是年复一年的财富积累,复利就在那儿悄然发生作用了。
再说B,B在一个国有企业工作,初中没读完的他,是个学习力极强的人。在那个电脑还没完全普及的时代,他就早早搬了一台电脑到家里钻研,各种新的技术,他很少拉下,全靠自学。在老家那个全靠关系上升的熟人社会里,木讷的他干到四十岁还是基层,身边的人都不太看好他,起步晚呀。
没想到的是,后来,他出去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苦心经营,没几年的功夫,资产翻了几番。人们好奇的是,平庸如他,怎会有那个胆量突然就创立了一家公司呢?答案当然就是,年复一年的积累,而他,靠的是能力的积累,当能力积蓄到某个临界点,怦然爆发的时刻,常常会惊艳四射。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C,C的经历则有点像跨栏。青年得志,却后劲不足。当资产不处于高速增长期时,无法在“平庸期”保持平静心态,总想着再来一次跨栏。因为懂得钱生钱更容易,于是跟随别人尝试多次投资,都以失败告终。
是的,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重要是看耐力,这场比赛不是跨栏,而是一场马拉松。
(二)职业生涯中的平常心
职业生涯也是同理,很少有人能长期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机会、生活轨迹等外界环境影响,总有起伏。
面对快速上升期时,保持清醒头脑,不自鸣得意。要知道除了自身能力,也是因为正好抓住了“势”。
面对平庸期,则需要保持平常心, 不自怨自艾。明白复利的威力,一刻也不停止能力的积累。不要盯着前面的跑道,而要目视前方,保持好步伐的节奏。有句话说的很好:有事做就去做事,没事做就读书。
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文中有个调查结果,让我瞬间陷入沉思。
根据2009年的一份调查,在美国,74%的孩子认为自己比别人漂亮,79%的孩子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40%的孩子认为自己到30多岁的时候,能一年挣7.5万美元。事实上, 那一年30岁的就业者能够拿到的中位数收入只有2.7万美元。靠着虚幻的赞美培养出来的自尊,鼓励的是懒惰,而非努力工作。很难想象,这些孩子未来要怎么面对日益黯淡的前途。
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挫折和磨难准备得最不足的一代年轻人。那么,在这个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我可以为我的孩子做些什么?
我能想到的是,首先必须自己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来才不会拖孩子的后腿,不给孩子增加经济压力。
那么,其次呢,在机会大幅减少、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能力面对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
纵使很多人会说,我不求孩子出人头地, 只求他/她普普通通快乐地过一生就好。然而,快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至少,不会为生存的问题困扰吧。所以,又有一些焦虑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娃娃期间抓起,各种培训班轮番上阵,竞相打磨孩子的“竞争力”。
快乐教育的理念需要反思,然而,作为新妈妈的我,其实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答案,还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