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欢迎进入斜杠青年新时代。
啥,你说你还不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你真是有点OUT了,赶紧百度一下或者知乎问问各路大神。
好多年前我在豆瓣混论坛的时候,关注过一些人,其中有不少热爱摄影、写作的同龄人,比如肥肥鱼、meiya、特立独行的猫等等,他们喜欢看书,给电影写影评,或是记录生活感悟。渐渐地,关注他们的粉丝越来越多,他们也积累了更多关于写作、交流的经验,有的通过出版社出了书、有的去教课程、有的开了公众号。有人甚至辞了工作,把副业变成了主业。这是我认识的第一批斜杠青年。可惜,当人家成功转型为网络红人的时候,我还依然停留在瞎逛小组刷帖子的水平。
其实斜杠青年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早在五六百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些传奇人物像达芬奇,他擅长雕刻、音乐、发明,是个建筑工程师,还有蒙拉丽莎的微笑那样的传世佳作。达芬奇就是祖师级的斜杠青年吧,指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的人。
斜杠青年一般会用斜杠来标注自己的身份,占星师/写手/模特/马拉松跑者/码农……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列一下,看看能有多少,当然要达到专业一点的水准才能算。像我这样从小只会读书的80后考试机器,啥文娱体育特长都没有培养,列出来相对比较艰难。
不过我很敬佩斜杠青年们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激情。他们不囿于一个工作,不限制在一个组织,而是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传说中“有趣的生活”。
为什么斜杠青年这么受欢迎呢?我们的社会组织,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大部分都是工业化、标准化的产物,为了达到管理方面的效率,而忽视了人个性的差别。举个例子,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等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排到了,医生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了,且大部分遵循标准流程、参考药方,有多少真正能对症下药的,不好意思,人家医院不在意这个,每天来看病的患者成千上万,能正常流转过来就不错了。看看我们古代的中医,望闻问切,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开处方,并且随时调整。这个现在的医院恐怕已经做不到了。工作也是,你想找一份工资又高压力又小还是自己喜欢的,这几率跟中彩票差不多。
我们经历了一个从个性化到标准化,然后又将回到个性化的时代。最高端的时装都是定制的,教育也好,医疗也罢,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尊重人本身的差异,尽量满足个人的需求。但现实很骨感,当你发现组织无法满足你的个人需要时,还有一个选择:斜杠青年。
从何入手呢?兴趣是第一位的,你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想当一个网红写手,会发现很难坚持下来。秉承内心的好奇去享受整个过程,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结果,这非常重要。看看你在朋友圈关注的公众号,想想平时喜欢做的事儿,大概就能从中理出脉络来。然后坚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看书也好,找一个圈子里的人经常交流也行,长期的思考和关注能带来不断精进的效果。最后,还需要输出、分享。以某种成果展示出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能给别人解释一小点的时候,你肯定准备了更多,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兴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如今的网络这么发达,微信公众号这么多,许多新的社群经常组织一些线上或者线下的分享,你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交一些有趣的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些新的视角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你说我工作太忙,或是要带孩子照顾家人,实在没有自己的时间,行动起来确实很困难。这都是借口。如果那真是你想做的,你一定可以找到机会去做。
祝你早日加入斜杠青年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