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这是童年时父亲教我的一首儿歌,几十年没唱了,本以为早已忘却,今天父亲节不知怎么又唱了起来......
父亲在外人看来就是一名严父,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从30多岁到40多岁,担任了领导后还在天天坚持学习、笔记,和儿女们每天一同学习是他多年来坚持的习惯。哥哥姐姐都很害怕父亲,因为父亲脾气不好,还急躁,对他们表现不好的地方总会不留情面去训斥,而家里排行最小的我却是父亲的一枚开心果,他把宽容、耐心给予了我,我也会不失时机地享受这份特权。
小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父亲每天一下班爬楼梯到家,没进家门就会先挽起袖子准备做饭。瘦弱的父亲在四个孩子面前俨然就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只要他在一切问题都不会是困难。父亲中午总会给我们做面条,酸菜熬洋芋和面吃的最多,父亲似乎知道他的小女儿是嘴馋的,每次舀好一碗和面,他总会悄悄地在我的碗底加一筷子炼制好的猪油,吃着这一碗特制的面条,我会偷偷地给父亲挤挤眼,他也冲我笑笑,多少年过去了,这幅场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年轻时父亲属于有个性有理想的一个青年,文采好,会画画,还写一笔好字。16岁初中毕业,品学兼优的他准备继续学业,却因为爷爷家成分不好被强行禁止上学,还要求给生产队去放牛,性格刚烈且有思想的父亲制造了一个“意外事故”:天一抹儿黑,他给奶奶打招呼说去河里洗个澡,而后到很晚还没回家,全家人到处寻找,最后在河边找到父亲的一双鞋,任凭怎么哭天喊地都没找到父亲,全家人都以为父亲溺水了,而此时的父亲已经踏上北去的列车,去投靠他的大姨。同样家境清寒、命运多舛的老姨接纳了这位外甥,从此视如己出,父亲在世时一直亲切地称她为“姨娘”。
人说三岁看老,老姨在世时经常夸父亲聪明、有礼貌、爱学习,即使打零工回来再累,他每天回来都会在煤油灯下学习。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在农村当生产队长的他,在一次招干考试中一举考中,后来也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父亲是一位头脑聪明、热爱发明创造的人。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熬西红柿酱,可要把切碎的西红柿装进瓶子里就太费功夫了,油漏家里一般只有一个,干这活可是全家总动员,父亲就把线绳在汽油里浸一下,绕玻璃瓶肚子扎住,然后用打火机一点,玻璃瓶就会自然裂开一条齐齐整整的缝隙,用白胶布把玻璃边一包,一个完美的玻璃漏斗就诞生了。过年时,父亲常常带动孩子们一起制作花灯,做过莲花灯、走马灯,记得父亲做的走马灯好神奇,风一吹里圈的动物们就会自动高低起伏地跃动起来,引来了邻居大人小孩的围观和好奇,我们心里美美哒。
父亲是一位心细又善良的人,他刚刚参加工作时,每周回一趟家,都会在机关食堂把平时省吃俭用下的饭票打上一饭盒肉烩菜,外加一网兜白面馍馍,回来给为我们操劳的外婆吃,外婆又会心疼我们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分给我们一起吃。
父亲特别重视子女教育,亲手给家里打制书架,上面有他的书籍和专门为我们订阅的读物,我常常踩上凳子再爬到写字台上,在一册册书籍里寻找我能读懂的书,嘴里念念有词,把荐念成存,把冤念成兔,还自得其乐。记得一次父亲考我们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一口就回答“外国”,抢答题我怎么可以落后呢,哈哈!
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赶超父亲离世的年纪,我常常思考,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在于相处时间的长短,不在于他离开你多久,父亲真正为家庭和子女付出了感情和心血,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父亲的怀念会在以后的岁月中,在言行举止间、举手投足时留存印记,无需刻意去记忆。
那天翻开父亲的一本笔记,里面父亲详细记录了从发病到手术、治疗、化疗的整个过程,我从字里行间分明看到一个热爱事业、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子女的父亲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不舍。
30年过去了,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历久而弥新,现在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把这份爱和关怀全部给予母亲,力所能及让她享受晚年生活,父亲在世时常说“你妈比我有福气”。
父亲教会我们坚持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教会我们勇于突破自我、战胜自我,永不放弃的坚韧;教给我们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品格;他的英年早逝更给了我们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警醒!父亲是一座山,他是我们内心永远的依靠,更是今生今世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