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年老后得了重病。动物们都去问候国王,只有狐狸没有来。狼便趁机在狮子面前诬陷狐狸,说狐狸无法无天,不尊敬大王,竟敢不来问候。正在此时,狐狸进来了,听到了狼所说的最后几句。狮子看到狐狸,非常愤怒。狐狸恳请狮子,让自己解释几句。他说:“在所有动物都来问候大王的时候,有谁像我这样忠诚,为你四处奔走,遍访名医,寻找妙方呢?”狮子听后,立即命令他将药方说出来。狐狸说:“这药方就是狼的皮,请剥下狼皮,趁热裹在身上。”狼立刻成为一具尸体,躺在了那里。狐狸看着狼的尸体说:“你不应当怂恿主人起恶念,而应该诱导他发善心才对呀。”
总想着算计他人的人,往往会自食恶果。人性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可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 1.性善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做人做事,要理性,不能伤害算计别人,要从善,要行善。人生的目的在于用理性节制情欲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恰到好处,以获得人生的幸福。
行善以善行为本,以使得受助者真正受益为原则。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行善,错过非常可惜。没有机会去创造机会,比较困难;创造机会也必须有创造机会的条件,否则也是做不到。所以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这是真正的智慧。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
爱是感情的基础、是奉献的美德,奉献我们的爱心与关怀,使社会更美好。
见他人善,当如己善,必助成之;视他人物,当如己物,必爱护之。
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人生的因果循环跟自然界的规律是一样的,有春天的辛劳播种才会有秋天的丰厚硕果,有行善之心才能获得善的回报。
若想得善果,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就要转变,不能凡事都站在自身角度来考虑,不能总把眼光执着于自己。
多看看他人的需要,多倾听他人的诉求,学会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他人身上种下善的种子。
多行善,勿做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