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极喜欢过节日的,最喜欢过的又是中秋与端午。虽然小孩子对于节日这种理性概念总是没有太大的感受,也还不知道过节日代表什么,但总归对过节日充满期待。这一段时期爸妈对我的管教总会松一点,乘他们两一不留神我便躲到山里去,和别的小孩疯玩一整天,也不会挨打。第二则是满一满口福,到了端午中秋家里吃食点心总是没断过,姥姥喜欢包腊肉馅的粽子,至于后来出来外地念书,中秋端午便再也回不了家。今年暑假回家十余天,姥姥特意去山里摘的粽叶,包一顿糯米粽,说是离家在外一年也吃不上两回,沈阳没有腊肉粽,多吃多带点才好,然而肠胃又从来不太好,再好吃也不敢多吃。只是眼瞅着吃两口,尝尝鲜。只是味道竟然越来越重,不知是好久没吃过,一下不习惯,还是姥姥怕我吃着没味多放些花椒和腊肉丁。
还有最好是是逢了家里院里八月桂开花,还会做一点桂花蜜,熬上冰糖,早起刚摘的桂花,带着山里的露水,加上刚刚到熔点的冰糖,一成桂花一成冰糖,腌制五六日,再开封的时候,从嘴一直甜到心坎里面去,久久还有回味。这也是从小到大唯一会的点心。第三中秋必有的赏月节目,重庆历来多云少晴的天气,赏月也竟要看运气,有时候下雨,这月便是赏不成了,但是家里人还是会坐在小桌旁,摆上月饼,像是刻意营造一种月圆的气氛。父亲都会在这时候让我背一遍水调歌头,每每背到最后一两句,爸爸总会说,现在家里人都聚在一起,不至于像苏轼兄弟分隔两地,唯独空赏明月,好不别离。谁知这四年别离的竟是我这个家里最小的,千里迢迢求学,学倒是,没怎么求成,倒是每年思乡之情愈重。到了端午还会想想早起姥姥坐在娃担山对面的加油站门口,旁边放一根高脚凳,凳上系着还沾着娃担山的露水新粽叶,在石牛河升起的河罩里熟练包糯米粽的样子。到了中秋爷爷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水调歌头,写到尽兴处,还会用熟练的川音低哼几句,已然传递中秋佳节之音。
今日又是中秋,也是在外的第四个中秋,不知是否还如往常,清凉寺下的溪畔潺潺,月影河水对映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