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地把一直想“写点东西”的欲望拖到了现在。时间轴一晃,离大学也只有三天的时间了,学校的雨和老家的一样大,希望在校的状态能和家里有个很大的差别。
大一上寒假时,我想给自己做个关于一学期的总结,写了一半竟然词穷,产生了“没必要”的心理;等第二学期快结束之时,我怀着一种对故事渴望感的述说的心理,也想着暑假放假一定要好好记录一翻。
大学一年下来,无数的情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感慨,透过这些感慨和付出的行动,我在一步步地寻找那个尚未确定的方向。在一方水土中,耕耘着。
倘若过几天开学有新生能恰好问我说,大一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大一,不,应该是大学。是我的班级!”我连答案都设想好了,因为它,才有了后面更多的故事。
要说不幸运,大家都一样,要说幸运,我自感身在福中。
在去年的班委竞选中,我在台上说自己是一个高中过得相对孤独的人,想在大学获得更多的温暖。
温暖,对,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词。有幸成为班长之后,它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我的内心驱动力。
大一应该数大学四年当中班级和学校活动最多的一个时间段了。由于懵懂,由于好奇,由于一颗渴望“想象中大学生活”的兴奋劲还没被削弱成顽固的“老油条心理”。换言之也考验着一个是否配得上班长而所要的能力。整个大一上学期,从我的很多想法到细节的行动,都是想去极力证明“2017级市场营销二班”是多么优秀的一个团体。那种状态我想很多人都有,是可以把个人和集体试图完全融在一起的“横冲直撞”。
大一下的“班级风采秀”,是我在大一上“班服设计大赛”未能拿到第一名之后一直耿耿于怀的。之后在听说了下学期的比赛后,自己便时不时遐想,也憧憬着能通过这个比赛去强调我们的优秀,去让张培芳老师(对我产生很大正面影响的辅导员)感到几许欣慰。
准备的过程每个班里都匆忙,比的是谁能在忙中对于小舞台表演能有所突破,能否把故事讲得更真实而令人触动。我客观上认为我们的展示达到了期待的80%,想对比其他班级也更胜一筹(结合赛后的评价而坚定的信心)。然后第一个出场的不利加上一些不由我们决定但不该有的意外。比赛还没结束我的情绪就崩盘了,那个“第一”可能也没什么,但对我说意味着太多,我的眼泪从来没有怎么不受控制过。等我稍稍控制了下来,我发现我的那些战友也从心理有着极大的共鸣。是的,别人可能拿到了那座奖杯,但奖杯的意义,我想抵不过我们由内而发的眼泪和对彼此的鼓舞。眼泪依然在流着,但我发现我们对于比赛的认知已然豁然开朗。
班聚,班服设计大赛,军训,团立项,家乡风采展示大赛,拔河比赛,团歌,班级风采秀,期末考,平时大大小小的故事。未完待续……
一年下来,我深感自身做事的准则或者说在基于福外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而变得明确的几个心态,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
“花一千块钱买的手机,请不要期待它有着四千块钱的性能,但它依然能链接世界”
这是我前几天和高中舍友(985院校)聊大学生活时给他描述的我们这一阶级学校的状况。我从高中就跟他聊过社会阶层固化这个大话题的一些幼稚的观点。而如今深深感触,阶层的差距在每个阶段和每个领域都是一个深渊。
我很佩服和羡慕我的舍友,高中三年跟他在一起,见证着他每每能够用付出的努力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响应的回报,跟我这种在后面一年多才认真地去落实努力,最后差点连本科都上不了的人而言,确实是自愧不如。不过从另一方面,我认为他完胜我的原因是,他追求的是知识本身,而我只是简单的分数。
所以大学一年过去,经常我们打电话闲聊中我问及他最近状况时,他的回答总是不离开“晚自习”“考试”“实践”这些日常。而我只是说“活动”“任务”“兼职”这些本质相差很大的方向。
我不是在说我们的不好。大环境氛围下的差别而产生的差别我认为也是正常的。只是在福外,我同时也听到了太多身边的抱怨,吐槽(“学费贵”“生活费贵”“学校偏僻,鸟不拉屎”“弄虚作假的应付”)行为上的被动(谁也叫不醒一个假装睡觉的人),然后自以为是地活在错误的矫情中。我想表达的是,学校有很多好和不好的地方,接受这些不好的,相信它是一个虽不强大但保持成长的本科院校,在这个阶级的院校,我相信福外是不输给别人的。通过福外,我们依然能够链接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去向阳的地方。
在寻找温暖的同时,请自己发光。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便停顿了几分钟,慢慢咀嚼它的韵味。是的,我在上面写到自己渴望温暖,但后面我能感受到的温暖想想很多情况下需要我在之前主动地去付出。我荣幸并享受着别人给我带来的帮助,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更多情况下,作为一个正在磨炼自己责任心和能力的人,很多尴尬需要我主动地去化解,去硬着头皮做个困难的表率。而这些主动的行为的过程中,大家会慢慢肯定你的用心,在别人眼里,或许你就开始在用你的微光去照亮自己和改变他人的看法。
对于学校,要充满好奇。
我把“学校”定义得很大,其实也就是学校本身的很多制度,从上层领导到下层学生组织,还有我们大学四年对于未来的不断探索,看到更远的东西。
市场营销,一个人家调侃说“穿西装,吃泡面,搭公交,卖保险”学得很泛没有底的专业。没错这也许是乐观事实,很多同学都是因为调剂而到这个专业的,但我不一样,虽然是第五志愿,却是第一专业。记得当初爷爷奶奶和一些父辈一个个劝我去读医读师读工科,可能在他们眼里,这些代表着全世界。老妈是一个从五岁开始就要一边照顾弟弟,一边抽空去海边捡一些有几分钱价值的东西,劳作一辈子而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她和老爸却不反对自己孩子的选择,不希望被拘束的生活也同样在我这代复制。而我自己当时很乐观的解释是: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自己学得东西有没有用,但根据我的性格和我大学所经历的四年,会摸索出一些动静的!
这是它的趣点所在,而我现在所做的都是在自我营销,都是在了解“市场”,讲得更高一点,是在了解生活。那么好奇心,洞察力,自然是我们所需要锻炼的。当然,不止是市场营销,对于以经管类学科为主的福外来讲,未来的不定数很大。毕竟我们很难也可能没有机会一生乐于一间药房,一面黑板而不疲。
接下来我想谈谈的是,大学一年,我在慢慢丧失的“高三精神”。
所谓我认为的“高三精神”,是指可以为了一件事而几乎牺牲所有去追求的勇气和绝境,以及它所带来的人的“战斗”状态。
我在大一上期末的那个时间段,十分怀念高三那种单纯而激进的状态。因为在有时空闲的大学生活里,大家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弥漫而只具有皮囊搬的生活,我对此异常敏感,却同时发现我也是皮囊之一。很多人享受在这种仿佛没有成本的状态中,“青春”着。此时对应我所想到的是今年元旦放假的情景:寒冷的空气,阴森的宿舍楼中,散发着泡面的味道,附加“吃鸡”和王者荣耀所发出的一阵阵讨论声……
可能我们的大学才刚刚开始,就业的压力还未到来;可能这是很多人对待空闲时间的消遣方式,让他们真真做起事来也不会怠慢;可能大学不像高中,只有高考那么一条路可选择,可以放松许多……但也可能,我们是在挥霍,某些人与人拉开距离的本质!
举个针对我的例子, 英语四级,从大学开学前我就给自己买了新东方的单词和练习,如今却变成了一个笑话。可能平时诸多事情会对这方面本来就有些烦的我产生一些影响,但我必须承认我把这种借口当成了“顺其自然”的常态。前几天第一次的四级成绩出来甚至不去关注成绩了,这是很悲催的。
我能在很多方面去努力,却丢失了过去十二年所过下来的状态。所以到了大学,“优秀”这个词变得异常廉价,随随便便都可以用这个词去夸人,但我眼中对于优秀的定义:思维达到的高度匹配上所具有的行动力,从中再去提高思维。从这个标准来讲,我显然是不合格的。所以我该利用这几天去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了?没有一的实现,何来十的蓝图。
暑假即将告一段落,人是喜欢对比的动物,不比别人,我首先不禁把自己上个暑假和这个暑假做的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列表:
严格上来说,是对自己这个暑假的表现打差评的。无论是从创新上,还是从实际收入,或者从我所走出去的地方来讲,还有两个暑假一开始对于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程度来分析,都是不能给自己奖励鸡腿的。若是说感觉自己有相对好的地方,经历过了大学一年,对于事物的的看法和思维上都有了应有的提升,不过整体效率降低了不少。
分析一下原因,高三后阶段自己的学习是借助网课的,也从中认识了很多相应学科的老师,会有很多这方面想法的交流,加上有幸参加跟谁学三周年深圳峰会,眼界的突破仿佛让我一下子看到了一片全新的世界(去年写过两篇这方面的文章)。家里两个弟弟妹妹刚好读初中,顺水推舟自己主办了个补习班。虽是小班,但在一个多月中,除了教生物科,其他大大小小的事(包括和学生家长沟通),着实使我成长许多。
而今年,两次三下乡实践加上这个月中参加的海清节志愿者,使得时间没了连续性,不过参加这些活动倒是自己主动的。身边的一些同学因为早早定好了暑假工,或者感觉这些活动对于自身来说并与多大意义,透过这些活动,一边简单地实践,去发现和看到更多的地方,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同样不失为提升自己的方式。
加上暑假意料之外地去学习了7天左右的导游(跟团6天,带团1天),也客观中了解到了导游这个辛苦的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朋友圈发了去导游游的朋友圈时,平日里一些相处不错的朋友都认为这份需要能讲又要有一些处理事情的能力的工作挺适合我的。跟了几天发现自己的甚至会害怕收到跟团或者接团的通知,整天的工作除了辛苦之外,还需要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尴尬若无其事的微笑,每次看着不同地方旅游的大巴车的到来而踏上去,然后重复一段旅游词看着不同的面孔地介绍的心理锻炼。我想每一个新来学习的导游都会有跟我一样的心理压力,克服这些压力是一个合格的导游所应做到的。只是作为一个在观察当地旅游业却不把导游当做自己未来目标,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它的不受尊重和单纯发展的上限,这种敏感使我异常排斥这份工作。当然我对每一个老导游都会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像是战士一样,既要麻木每一类顾客对于他们的态度,又享受导游式偶尔的浪漫和情怀。
由于练车和后面外出的原因加上心里的厌倦,短暂的导游之旅也匆忙地结束。对于这份工作的完成度,同样我是给自己打差评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把自己完全调成那个敬职敬责而投入的状态,也可能是我现在的思维容易对于一种现象展开更多的想象和看法而不专心于它本身了。
怎么讲,但在我这个阶段,不断的思考和发现不同永远是正确的。我啰嗦了那么多,想表达的不仅仅是那几天当导游的体验,通过现象看本质,而是从中感受到服务业下层的一种就业的“被动”和不易,同时也更清楚了结合当地发现了旅游业的趋势和很多人对于“去旅游”这种消费理解和体验的不充分。
而令我更感慨的是,正如上面所提到,我在去做这份工作时,包括我自己的很多朋友都认为它是适合我的,事实打脸。我很容易想到了三年后当我们真正面临就业,旁边很多善意的声音和自己看乎正确的分析,最后却差强人意,那种代价才是巨大的。
现在所想到针对的方法,还是在大学期间通过不断的尝试去了解更多,从中再去深入而客观地分析,包括这个暑假我一直所想的创业。同样是一条漫长的路。
最后我想对自己的大二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或者目标。
原本运粮了许多墨水,回过头看看我码的那么多过去,我想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只是想再强调两句话以共勉:
把好朋友当做自己选择的亲人。
需我时,我会坐直,然后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