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捏粘土,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学了两年做PPT,觉得捏粘土和做PPT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属于造型艺术。有颜色和形状可以帮我实现心中所想,当我将肉色粘土搓个椭圆,再在三分之一处压凹进去一些的时候,一个Q版的人形就在向我招唤了。那一袋一袋的软泥在手中三两下就能变幻出一个造型来,捏粘土的时候常有一种上帝造人也不过如此的错觉。PPT也是,在白纸上画画,形状和颜色尽可以用,还可以任意试错,所见即所得,喜欢做PPT的人都有设计梦,当不了设计师就拿PPT圆梦。这两样算是绘画和雕塑两大艺术形式的简约入门版吧,做这两件事都能让我达到心流的状态,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沉浸在其中,希望能有时间多玩一会儿。
其次,都是易学难精。门槛低入门容易,可从入门级到大神级的距离可就天差地远了。我PPT入门的时候看的秋叶PPT的三分钟课程,当你发现手中一个如此简单的软件能实现出那么奇巧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学进去了。而粘土制作是我在百度轻粘土贴吧里看到不少大神贴的步骤教程,多看几遍教程就手痒,特别希望能有时间照着操作一下。
可当你深入进去之后才发现PPT和粘土里面蕴含的禅机可不少。从技术的层面来说,入门级和高手级作品最大的差别在于工具的使用,PPT开始走上正轨的第一步就是使用参考线,肉眼看来差得不多的对齐问题,在设计师看来是不能忍。捏粘土的大神教程中都有一块切割板,带标尺的,而我目前还处于随意捏捏的阶段,最后的成品总会有比例上的不搭调。
从制作的过程来看,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将一个一个的部件拼装而成的,粘土比较容易理解,一个一个部件的打磨,然后拼装,PPT也是,封面、目录页、内容页、封底一页一页地做然后组后,同样的手上在做部件,心中要有整体。
从审美来看,这两个爱好对于个人的审美都有帮助,听了好多大神的PPT分享课之后,平面设计中“对齐”、“对比”、“亲近”和“重复”的四大原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审美。比如有一次一个好朋友让我帮她帮张照,她手里拿着一杯咖啡,一个包包,还有手机,她想让这些配件都放在镜头里面,我让她去掉一些,只拿一样别人才可能看到。还会帮助你更仔细地观察,等电梯的时候看看广告海报都可以琢磨一下人家的平面设计,看到真人的发型会想想这个用粘土该怎么实现呢?
当从学校毕业之后过了很久我才明白“知识”和“技能”之间的不同,掌握一项新技能说实话对我来说比学到新知识更有成就感。
再次,学习一门新技能,一项新手艺都需要耐心。要用渐进理论来看待自己的成长过程,开始的时候都不容易,没有看教程的时候,我做PPT,各种形状乱试一气之后看着那么难看的页面第一反应就是删除。捏粘土也是,怎么捏也捏不像的时候,下意识想毁掉。现在好多了,对待自己再拿不出手的作品都会珍爱之,相信时间和练习会带来变化。
当欣赏一件精美的粘土作品的时候,有的时候哪怕是对着教程你都可能知道自己做不出来,因为这个过程中藏着大量的重复,比如一个小精灵的衣服,教程上会写50瓣水滴粘上去,只一幅图就是50个小部件,一个逼真的发型可能是三四层,而不是一个半圆加刻刀刻上几笔。做过PPT之后我磨下些耐心,而且清楚精美的艺术品背后一定藏着大量的重复,不再会心存妄想。
捏粘土和做PPT之间确有共通之处,除了它们本身的相似之处外,在连接它们的底层知识中,在学习掌握它们的过程中也很相似,这可能就是古典说的技能的迁移,“当你在某一个领域做到顶尖,你也很容易掌握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外人看起来,就是一通百通了”。我得先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玩得更深入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