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在当代很多人眼中对这个字眼有些模糊,感到茫然。在如今快节奏时代,阅读已成为人们的难事。缺乏阅读量,慢慢地让当代人变得独学寡闻,这更不用说当代人对经典文化的阅读认识了。
谈起经典文化,我华夏儿女应当侃侃而谈。那,究竟何为经典文化呢?有学者做出这样的解释:经典文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指人类历史上杰出、伟大、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思想。经典文化是无法科学检验的主观性、相对性概念。其实,经典之作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没有缺点的作品,也许,毫无缺陷的作品并不存在。经典之称也是后代们追认的,它意味着后人对前代文学作品的肯定。然而,真正的经典文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的经典文化不会因为时间的洗礼而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感受到磨损,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经典之作的价值所在。同时,经典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代的变迁,经典文化的队伍也会发生变化。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经典文化一定是蕴含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精华,一定有着丰富的文学理念,有利于人类文化进步发展。
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其中的经典文化不在少数。经典文化是先辈们的心血之作,作为中华民族后代,传承中华文化、传承经典文化,我辈人义不容辞,应当扛起这面大旗。胡锦涛同志曾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这样说道: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摒弃旧义,创立新知。传承优秀文化是胡锦涛同志对大学生的要求,希望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把全面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青年身上的责任可谓是重中之重。
说起中华经典文化,我辈人不由得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让国内外人敬之。唐诗被称之为国学之茎,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最辉煌的岁月,它留下的风韵注入我们的血液中,儿学时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在脑中回荡耳中响起。宋词被称之为国学之枝,是古代文学皇冠上闪耀夺目的巨星,有李清照的性情哀愁,有辛弃疾的气魄如虹……元曲被称为国学之叶,宫调各具声情,有诗词的清丽婉转,有马致远的豪放飘逸。如此美哉的国学文化、经典文化我辈人怎能不爱,愿经典国学之作有冲天火焰之势,闯入越来越多龙之传人眼中。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经典文化少不得。“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唱一阙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经典在激昂不失绵长的旋律中徐徐展开,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在我们血液中从未断流。歌声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激昂澎湃,将歌词娓娓道来,让世界听见经典文化崭新的声音。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中央三套的《国家宝藏》的播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网红综艺。《经典咏流传》中的传唱人不只是华人,也有外国人传唱着中国文化。两个美国小姑娘传唱《声律启蒙》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赞赏和肯定。她们流利的普通话、对诗词的热爱令华人感到意外,同时也感到汗颜。男低、男高、男中、假声男高,“留声四子”向世界唱出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用一曲《一剪梅•舟过吴江》唱出了词人对流光易逝的惆怅感。他们高音的清澈飘逸,中音的醇厚饱满,美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经典文化唱给全世界听,不愧是我华夏好儿郎。
经典文化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阅读经典是我们价值的选择,梁启超曾说:“在我们困惑的时候,经典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唐文治也曾认为: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也许有人这样认为,阅读经典与我们毫无相关,阅读经典是大家之作,是大家之作,但这种想法实属有误。经典属于大家,属于中华儿女,身为华夏人,我被应该当起这份责任,将经典永传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先辈们的鲜血与付出。还有人认为,经典实为太难很多时候,喜欢读一些小说之类。随着这个时代的变化,有很多的肥皂小说映入人们的眼帘,随之的是经典被他们取而代之。不少青年用这些肥皂小说来消磨时光,谈起经典,他们毫无所知,这种现象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病态。近期传承经典文化活动的发行,就是想要激起青年人对经典文化的阅读,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优秀的经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优秀的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中华文化上下5000年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5000年文化是我辈人的骄傲,也应当成为后辈人的自豪。传承经典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新时代的宠儿们,让我们扛起肩上的大旗,背负其传承经典文化的使命,发掘中华民族最美的文化基因,我们携手前行,将传承经典文化烂熟于心,令其日益光大光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