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阅读总结,心里没底。
《增长黑客》在我看来是本应用工具书,没有在实操过程中边看边学边总结,总觉得自己没有理解书里面的精髓,只能谈感想。
感想一是:更加理解互联网是什么东西。
从增长黑客里看到了互联网为什么在商业史上成为了相对传统商业高一个维度的物种。增长黑客展示了一个如何用一个完整的流程,使用信息和数据分析技术让产品快速进化迭代,传统商业要获得数据犹如盲人摸象,大企业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诸如gfk这种数据公司的模型数据才能有点内容开会,摸不到客户只有大规模花钱打传统广告,却发现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有效的渠道。而增长团队早已迭代几轮,进化成了另一种生物。增长黑客的方法论就是一套加速这种进化的方法论,是互联网商业优势的本质体现。
感想二是: 增长团队其实就是整个公司。
增长黑客提到的新型团队,是一个混合型团队,其特点是去行政去官僚,技术与市场在同一件事情里面完美结合,高效实干,因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思维革新,导致了公司组织架构的革新,人工作方式的革新,工作边界的革新,从而真正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
感想三是: 其实增长就是增长,增长无论在什么行业都是这样一件事情。
无论是啊哈时刻,还是北极星指标,还是ab测试,对于一切行业来说,增长都是那么一件事。群友说到这似乎是互联网产品方法论的事情,而其实传统行业更应该从增长黑客里面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优势在哪里。啊哈时刻是产品核心优势,如果是服务就是核心体验,增长杠杆公式似乎传统行业更容易列出来,ab测试不过就是测试方便面买五送一客人买账还是买五送塑料碗感觉安逸。但我是看到各种传统行业的劣势所在: 测试和调查很难进行,进行了不容易获得有效数据,得到了有效数据但拖了很长时间也花了不少钱。试错成本高,离客人心理比较远等等。但传统行业或线下行业有线上无法比拟的面对面体验感,我觉得,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倒不是说互联网加是唯一出路,极致的产品和体验追求才是唯一的出路,虽然控制成本还是最艰难的事情,但人文的,有温度的消费,是传统行业永远的可贵的价值。
感想四是: 欲望和摩擦的有趣哲学
增长黑客里面提到,试验里面要善于在欲望和摩擦之间做调整,去摸清客户对于产品的水温。这和中心化与自由意志这种哲学命题一样有趣。今天听了逻辑思维里的一段,讲到苹果手机很昂贵,但软件和服务做得很流畅很好,似乎和一般的免费准入,然后提供更好服务去收费的模式是相反的。然后延伸到最近各大城市在抢人入户模式的不同上面,不都是欲望和摩擦的命题吗?
感想五: 增长本身不是一种消耗吗?
增长是一个必需品吗?在书里不断看到,因为没有抓住增长的时机,因为不能持续保持增长而导致的消亡。每每看到这些论述就会想,增长这事本身不值得怀疑吗?想想滴滴的增长其实这几年是做得很好的,可是增长为导向似乎让产品走向一种冷冰冰的方向?政府gdp也是要不断增长,结果消耗掉的部分呢?东京地铁下给十个座位做寿司的二郎,这种有温度的东西就真的跟不上时代了吗?一点怀疑的看法是:增长这事情如果要做一个永动机的话,到最后,也许只会消耗一切反而有价值有温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