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Day24/30
我将在简书进行为期30天【生活逻辑课第五期打卡】(公众号:女神30),今天是第24天,加油~。
每天用所学思维和工具分析一件事,让思考成为习惯,让思维逻辑改善生活,遇见更美妙的自己。
如果能同时对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点价值,那就更好啦~
01
早上骑电动车去上班的时候,楼上阿姨对我说:“这个时候最好不要骑电动车,正好转季的时候,会吹得骨头疼,倒不如过段时间天冷了再骑。”
我笑着说:没事,我穿着皮衣呢。
结果路上,还真是冷。
不禁感慨,老人言果然是要听的。然后,我就思考这个道理背后的原因。
换季(夏季转秋季)的时候,人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夏季的温度,等天气转冷,身体的机制还转换不过来,适应不了冷天气,便会容易受寒。“春捂秋冻”也是同样的道理,让身体去慢慢适应环境的转换,可以减少带来的伤害。
换季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能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提供“保护”措施,减少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同样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从已经适应了的“舒适区”到一个个新的“不舒适区”,这就是需要我们用心“保护”,如果强行转换,会容易起反作用。
02
这使我想到我目前的工作状态:主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很杂很多,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手头上正做着一件事,被打断然后被领导叫去干别的事。
这种工作状态几度让我抓狂,使得我感到很焦虑,经常会出现负面的情绪。
焦虑的主要原因就是,当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时,被打断的感觉很讨厌。领导给我安排的其他工作我也并非不想做,只是刚适应了“目前工作的状态”,就突然转去“另一件工作状态”,让我很不舒服。
“领导给我安排工作、我被打断”属于外界不可控因素,就像“换季属于自然规律”,我无法改变。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外界带来的“伤害”。
换季的时候身体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冷天气的伤害。那就可以让家人开车送我、搭同事顺风车,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必须骑电动车,那起码我可以穿的暖和一点、把车速骑慢一点。
这样,可以让身体在适应“换季”的过程中减少被伤害的程度。
03
同样地,工作中,也可以去采取一些措施,使得自己在“舒适区到不舒适区”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更加舒服,减少“伤害”。
工作切换带来的“伤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情绪上不适,被打断,很烦;第二,不断被打断后的工作低效问题。
针对“情绪”上,可以采取“调节认知”的方式,调整对事情本身的看法,用正面的思维去寻找事情的正面意义。
第一,切换工作可以让我转换一下状态,从电脑前站起来活动下;第二,培养我的耐心;第三,让我脑子从繁忙工作中“抽离一下,放空下思想;第四,可以让我有时间简单回顾下刚才的工作、以及计划下一步的工作;第五,分配一部分注意力给周围的事物,发现更多的“惊喜”......(PS:不想不知道,一写发现有这么多好处,果真是“换个角度处处有风景啊~”)
针对“工作低效”的问题,可以通过把每项工作“切块”的方式来完成。
把每项要做的工作划分为几块(步),每一块用5-15分钟来完成,当工作被打断时,“损失”的只是当前一小块,过后只需“还原”这一小块即可,而不需要整个工作重来。
需要注意的是,将每一块的断点做好纸质记录,方便快速还原。
总结
01 带着“思考”去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惊喜”,今天又一次尝到了甜头。
02 “老人言”其实是一种很宝贵的经验,即使不理解,也可以先照着去做,当发现有效时,就会明白里面的大智慧。
03 生活中的道理还真是都通着的,只要你肯动脑,多去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很多好的方法就会“自己找上门”。
04 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有这样一个思路去思考。
先分析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然后列出目标(即,想让事情本身达到怎样的结果,或者遇到的问题包括具体几个方面);最后,从可控因素入手,如何分别取解决每个问题。
当然,生活中有很多“小智慧”来帮助你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你带着多观察、动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