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昨天了凡先生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了满善和半善的意思。那究竟何为满善?何为半善呢?
了凡先生是这么说的:
千金为半,二文为满
原文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两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
因问曰:“吾前施钱两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初,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注释
主席:指寺庙的住持。
回向:佛教的一种修行工夫。指把自己的功德回馈给大众,使功德不缺失,又拓宽自己的心胸。
译文
以前有个女人到寺庙里,想要布施却没有钱财,身上只有两文钱,于是就捐给了寺里,寺庙的住持亲自为他忏悔、祈福,后来她进入了皇宫,变得富贵了,带着几千金去寺庙布施,但是寺庙的住持只让自己的徒弟去代为回向。
她问住持说:“我以前只布施了两文钱,大师就亲自为我忏悔,现如今我带着几千金来布施,大师却不亲自回向,这是什么原因呢”?
住持说:“以前的两文钱虽然是少,但那时你是诚心诚意的来布施的,如果不是我亲自来替你忏悔,就不能报答你布施的恩德,而现在虽然有几千金,但是你的心意却不像上次那样真切了,所以让我的徒弟代为忏悔就行了”。这就是几千两金子的布施,只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是满善的道理。
解读
在这个故事里,那个贫女布施两文钱就使得寺庙的住持亲自回向,最终是贫女富贵。后来贫女富贵带着千金来布施,却没有得到隆重的回向,她很不解?
寺庙的小沙弥给了她回答:“往日两文钱,却是你的身家性命,便是一颗赤诚真心,如今虽是黄金千两,但虔诚自心却比不得往日,所以住持特派我来为你回向”。
所以布施看的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心中的诚意。
布施,有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因为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图任何回报的,如果期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
做所有的善事都是和布施是一样的,只要是源于一片赤诚真心,没有任何虛妄的杂念存在,那么就都能够得到无边无量的功德。
经常虔诚的去做善事,那自然就能把善积累的满溢的状态,如果不是真心实意的话,即使是做一辈子的善事,那也永远都只能是半善。
很多时候多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好,入宫富贵后,布施黄金千两却不如身为平民时布施两文所得的功德大,就是这个道理。
就好像说你去帮助别人办几件事情,你每件事情都替别人办了,却连一件事情都没有办好,那么别人是不一定会感激你的,甚至还有可能认为你是在添乱,毕竟结果没有得到改变,但是如果你只帮别人办了一件事情,但是却把事情做得十分完美,那么别人是一定会感激你的,因为你的帮助是他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不要只考虑眼前
原文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成金,可以济世。
吕问曰:“终变否”?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己满矣”。
此又一说也。
注释
钟离:指汉钟离
吕祖:吕洞宾
功行:传说中修仙达到的程度。
译文
汉钟离向吕洞宾传授点铁为金的方法,说是可以行善济世救人。
吕洞宾问:“点铁为金以后还会变成铁吗”?
汉钟离议:“500年以后才会再次变成铁”。
吕洞宾说:“那这样岂不是祸害了500年以后的人嘛,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汉钟离说:“修炼成仙需要积累三千的功行,你说的这一句话,所需的三千功行就满足了”。
这是半善和满善的又一种说法。
解读
中国有句老话叫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凡先生在这段话中讲的吕祖和汉离都是八仙之中的人物。
吕洞宾本来就是个修道之人,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济世救人就是他们的梦想,如果真有机会学习这种点铁成金之术,那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去学习的。
当吕洞宾得知,用铁变成的金银珠宝五百年后会恢复原形,他不愿意干坑害五百年后的人的事。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景,五百年后的事,又有谁去管呢?而吕仙人想到了。
其实,现代人也因为目光的短浅而受到了惩罚,就比如以前为了工业的发展而大肆破坏环境,结果导致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于是人们终于意识到把目光放长远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行为,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这段故事中,汉钟离听吕洞宾说完,便告诉吕说:“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己满矣”,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满善,凡是满善就能代替无数的善事。比如了凡先生做官之时,曾为百姓减少苛捐杂税,本来立下1万件善事的誓院很难完成,结果就因为他为百姓减少了苛捐杂税,1万件善事就圆满了,这也是因为减少苛娟杂积是满善,所以才会有如此之大的功德。
读到这里,何为半善?何为满善?聪明的你理解了吗?反正我理解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因为是古文,我读的进度有点慢,容我慢慢理解。
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明天见。